10位沪深企业家万字抗疫实录
首页 · 2022-04-18
上海疫情的蔓延,正在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4月14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随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朋友圈贴出何小鹏的话,并评论称,“的确如此。”余承东进一步表示,4月中旬开始,部分企业就已经开始因上海等封闭,导致供应链断供停产。
事实上,近一个多月以来,上汽、丰田、特斯拉、蔚来等多家车企,以及围绕在上海周边区域的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均已因疫情停工停产,部分企业停产时间甚至已经接近一个月。
遭遇困境的不止汽车行业,其他部分行业也正在经历至暗时刻。据嘉宾商学了解,不少嘉宾的校友企业目前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前不久,和上海几乎同一时期疫情爆发的深圳,也曾陷入停摆。如今深圳疫情得到明显缓解,封控解除,而上海还在艰难的抗疫过程中。
疫情之下,这两个城市的企业都经历了什么?为此,嘉宾商学专门举办了一场《积极抗疫生存法则与建言献策——嘉宾派第九季同学暨沪深企业家云上交流会》,邀请嘉宾派30多位来自沪深的企业家校友,在线上聊了聊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应对法则以及建言献策。
嘉宾派第九季同学暨沪深企业家云上交流会
这些企业家来自不同的行业,他们中有的门店遭遇停摆,有的项目直接关停,有的因物流瘫痪无法发货,还有的员工感染住进了方舱医院……同时,他们也在压力之下,积极自救,展现了坚韧的毅力以及敢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
我们节选了其中10位企业家的发言,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1、姜佰东 张亮麻辣烫联合创始人
“疫情期间,我们做了档口店,这和十年前我们定下「不做档口」这个事是相违背的。”
单从上海来讲,这次疫情是近三年来第一次比较严重的时候。但对于我们企业而言,这三年一直在煎熬之中。
我们在上海有220家门店,吉林省、黑龙江省分别有300多家,还有辽宁省、河南省等地区,很多门店因为疫情现在都处于停摆状态。
不只是今年,这三年一直都断断续续地停摆。几乎每个月,都有停滞的、恢复的、营业额受损的门店。
我们在海外的门店也有很大影响。原本三年前我们计划要在国外开200家门店,然后三年疫情过去,我们才开了30家。
实际上,这三年对我们来讲,练兵的过程早已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线上办公。
第二年疫情时,我们就出台了一项比较成熟的,针对加盟商帮扶管控的政策,这些在线上就可以全部完成。我们还联合美团、饿了么,提升我们的外卖业务。
在疫情严重时,我们教加盟商疫情结束了应该怎么做,疫情结束或缓解的第一时间,我们就冲到一线,将我们所有冻品以及青菜的供应,以最优惠的力度供给加盟商,让他们得到实惠,实现营业额的快速提升。
我们也拿出了更多政策给到加盟商,像近两年我们的加盟费一直在打折,之前我们规定一个门店3到4年必须要翻新一次,去年我们给加盟商延长了半年。
今年上海和吉林的疫情来了以后,我们又做了个决定,延长到5年或者5年半,让加盟商能多赚一年的钱再翻新。
对于品牌来讲,品牌形象固然重要,但加盟商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预期,比品牌形象更加重要。
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档口的店面。
我们做了10年的企业,从来没有做过档口,但是因为不断有学校封闭,导致校外的门店倒闭。比如像大连,学校外的门店一年都开不了业,一点生意都没有。没办法,我们只能在校园里开设档口店。
不过它毕竟是档口,它和十年前我们定下“不做档口”这个事还是相违背的。但现在的情况,我们只能选择这样做,我们对档口店的要求也更严格一些,比如档口要大一些,展示面要好一些。
我们也在不断开精品店。
正常我们开一个门店,需要80到100平方米的地方。因为疫情,我们把设备、桌椅等所有设施都变小,开设40到50平方米的精品门店,争取在不耽误营业额的同时,让加盟商可以少掏一些房租,租一些面积小、位置好的门店,降低加盟商的投资预期。
我们这么做,就是想让加盟商看到张亮是个良心企业,是他们背后那个强大的支撑,让他们感受到加盟的这个企业,不单单是在赚他钱,而是在和他一起往前走,这样能增加他们的经营能力和经营信心。
餐饮行业的公司能否活下去,以前取决于他能不能赚着钱,但是疫情持续三年,能不能活下去,取决于企业和加盟商的粘性是否足够好。
加盟商相不相信你的企业,要看你这个企业能不能真正帮他度过难关,并且帮他实现未来的承诺。
最初,我们想着兑现开始的承诺就好,现在我们做的,是对加盟商的未来也要有承诺。等疫情结束放缓,我们的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冲到他们身边去。
我们现在全国有28家分公司,基本每个省都有8到10人,上海有7个人,疫情来的时候我们就在线上帮助加盟商,疫情没有的时候,我们就冲到第一线的门店,带着所有的力度提升加盟商的信心,和他们产生粘性。
虽然他们明白,疫情不是我们造成的,但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关键的时候一直有我们在,而且未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总部都能给他一个支撑。
差不多这三年,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
2、王东生 比萨玛尚诺总裁
“回归到经营的本质,回到顾客端,练好基本功。”
我们公司是做披萨的,目前在全国9个城市有将近 60 家门店,今年应该说可以用“损失惨重”来形容。
今年2月份情人节后,苏州首先因为封控,门店关停,然后从深圳到上海,包括北京、南京、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我们的店都因为疫情受到了影响。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想办法活下去,积极自救,这个依然是重中之重,我有几个应对的点想分享给大家。
第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回归到经营的本质,回到顾客端,练好基本功——这是我们自今年2月份苏州门店熔断之后,整个公司运行的指导思想。
第二,想办法团结更多的人,包括老顾客、合作伙伴、房东、供应商以及我们内部的员工、股东等,把各方力量团结起来,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是孤军奋战,会容易出问题。
第三,我们做了战略的转型,原来我们以堂食为主,现在是全力以赴,以数字化为基础,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通,直营加盟一体化,向这个方向转型。
第四,强化组织能力建设。我们调整了组织结构,分成直接能带来现金流的三大业务板块。
一是特许经营,就是借鉴麦当劳、肯德基特许经营的模式,释放老店,或是释放已经选址比较好的门店地址给加盟商。
二是把传统的市场部和数字化部门做合并,成立数字化增长部门,全力主攻线上业务。比如社区团购,我们既有成品团购,也第一次上线了半成品团购,还有就是企业的团餐、外卖业务等。
三是传统的门店业务。我们更多的是让公司的这些战略,能够落实到最主要的顾客端。
我们的员工现在很努力,因为什么?要活啊。我们现在有两家门店,三名员工还住在店里,因为怕回去之后被封控出不来,公司也给准备了睡袋以及一些物资保障。
现在我们申请到了上海市的保供单位,两家店有一家店已经开了,我们争取把另外一家店也给开出来。
第五,开源。要想尽一切办法开源,不管单子大小,钱多少,能够进来一分钱、一块钱,对于经营性现金流来讲,都至关重要。
第六,节流。这块要和供应商、业主去谈,大家一起能不能度过这个难关。
我们公司目前的预算,只有给顾客端、给员工的钱是需要批出的。我们在上海有600多名员工,分布在上百个小区,还有30多个员工宿舍,给员工的物资保障,包括水果、洗消用品等,这个是要批的。
第七,就是关心所有员工的身体状况,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每天会进行统计,员工新冠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身体状况如何,尤其是住在我们宿舍的员工,我们都会尽力关照。
我们也会组织员工的学习、娱乐,比如线上唱歌比赛,线上晒厨艺等。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心理疏导极其重要,包括被感染的员工,居家的员工,我们都成立了专门的小组,由人力资源的同事,上级主管去关心。
第八,就是产品研发。因为疫情,我们的节奏慢了下来,现在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产品的研发,重新梳理自己的产品是否符合未来顾客的需求,包括在疫情常态的情况下,产品应该如何做调整。
这八点,就是我们在这段时间做的应对和改进。
关于建言献策,我有个建议。
我们知道,上海是个2500万人的城市,数量庞大。所以我呼吁加速放开经过防疫检测合格的餐厅、超市、菜市场、医院,坚持政府+市场,国企+民企+外企一起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现在老百姓在家里就两大痛点,吃饭和就医问题,这两个痛点解决的话,会极大缓解老百姓的焦虑情绪和次生灾害,会更好地配合城市的防疫政策。
3、沈飞 忆芯科技创始人
“隔离点不能做核酸复测,那我就把员工转到方舱医院去做。”
我是2015年创办忆芯科技的,主做芯片设计,经过7年发展,还算不错,现在也开始准备冲科创板的IPO了。
作为一家芯片企业,它有很多特色。首先,它是一家人才密集型的公司,对研发有很多要求。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但是在上海、成都、合肥等地也都设有研发中心。
大家知道,上海这波疫情影响其实蛮严重的,我们上海团队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全部居家办公了。
作为研发中心之一,我们上海研发团队人员待在家里面,可以通过笔记本云端访问公司的服务器,进行一些研发工作,其实也还行。但是这样也有一定风险,因为我们的服务器有两个集群,分别在合肥和上海。
上海的服务器集群如果停电或者宕机,只剩一个合肥服务器集群,那就没法工作了,或至少工作效率会下降很多,所以我们就会很怕上海办公室停电。但从3月到现在过去 40 多天,上海办公室电力一直都是正常运行,这也是比较幸运的。
疫情没来之前,我们经常开各种电话会议,但都是不开视频的。疫情发生之后,我们不能在公司面对面做一些讨论,不能面对面吵,大家思想火花就会少一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会降下来。
为了提高效率,推进研发进度,我们现在所有的会议,尤其是关于技术讨论的会议,必须打开摄像头。这样大家就可以面对面讨论,争得面红耳赤,还是能碰撞出很多火花的,这种情况下研发的效率就会高一些。
此外,上海公司也是我们的运营中心,我们的财务和总办都在上海,公司的公章拿不出来,现在很多资料等基本就靠电子公章。不过有些文件是不能用电子公章的,所以有些文件和流程处理,比如一些国家资质、科技部项目的申报就不能做了,很受影响。
我们上海还有产品仓库,从3月中下旬开始货物就不能交付了客户了。今天还有个不好的消息,就是苏州也封城了,苏州研发中心的员工也要求居家办公,所以感觉还是很艰难的。
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企业还能做点什么。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在这种特殊阶段,除了要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还要对员工负责。
首先,我们提前做了很多物资储备。疫情之初,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上海疫情这么严重,很多人都没有去储备。但我们从封控第一天开始,就给上海公司所有员工包括家属,每周定点投喂一次,搭配好荤素。虽然资源有限,但还是蛮及时的,保障了员工的基本生活。
另外,就是最近网上发生的一件事,一对夫妻本来不是阳性,但是因为检测结果出错,硬是把他们拉去了方舱。类似的事,也发生在我们员工身上。
我们一个员工,也是接到电话通知,怀疑他是阳性,就要让他去隔离。他打电话问我意见,我说那就配合政府去隔离。而且去之前也有人跟他讲,他去隔离点之后会做核酸复测,如果复查是阴性就可以出来。
但是没想到,他被带到一个尚没有完工的隔离点,去了之后就没人管他了。然后他打电话咨询这事,别人告诉他,你都进去了,那就别撤了,复测也不会过去的。就这样他被忽悠进去了。
他很恐慌地在里面关了三天。因为他是宝山区的,我就辗转废了很大力气,找到当地的一个镇领导协调,终于花了 5 天时间把他协调到方舱医院去了。
为什么要去方舱医院?那里不是更危险吗?因为方舱医院可以做核酸检测,但是隔离点不行,如果不是公司协调,我的员工连出来做核酸复测的机会都没有。
今天他已经开始做核酸,明天如果结果阴性,就可以出来回家了。所以我认为,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还是要尽可能多关心我们的员工。
面对疫情这种特殊情况,我还有一些想法。首先对于个体而言,我们要做到“三个自”:
第一是自处,自己能把自己处理好;第二是自安,就是坦然面对,碰到困难就解决,碰到压力就释放;第三是最好能做到自强。
再者对于公司而言,我们也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保证公司的平稳运行,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想想如何做好自己乃至团队的心理建设,让他们能够平安度过这段时期。
第三,未雨绸缪,多想想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这是我个人目前的一些感想,谢谢大家。
4、徐竑 移柯通信CEO
“这次疫情让我学到「狡兔三窟」的重要性。”
移柯通信是一家专业的GSM/GPRS、WCDMA/LTE、5G、CATM、NB-IoT、GPS/GNSS等无线通信模组产品和方案提供商。
这次上海疫情以来,公司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考勤统计,3月份员工最少的只上了两天班,剩下的全部都在封闭中。
我们的产品硬件研发部分,是需要在办公室,依靠设备来调试的,而有些大型设备像屏蔽房、高低温箱等,根本没办法搬动,也不是一人一台这样的形式,所以疫情对研发工作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这个疫情突然爆发,让人措手不及,我们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封闭状态,一切都停止下来,在这个特殊事件中我们学到了:
第一论知心姐姐的重要性。
公司上海的员工有两位年轻的男同胞感染住进了方舱医院。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方舱的环境,让员工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焦虑和不安。
然后我们公司人事部门的女同胞们,就安排人员定时和方舱里的同事沟通,进行了一定的心理辅导。另外人事部门针对公司在上海的100多位员工,每天分批对他们进行生活、工作和心理上的关怀。
第二是论跑得快的重要性。
疫情对公司的正常运营确实有影响,但好在我们决策的比较快,在3月10日前,出差的同事包括我在内,都及时调整行程,没有回上海,所以也没有被封在上海,同时把可以出来的员工调出来到子/分公司工作。
我们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情况,眼看上海疫情爆发、社区封闭,公司管理层当机立断,马上改造成都分公司的硬件测试实验室,快速订购了测试设备,同时启动在西南地区硬件工程师的招聘,补充上海被封闭的不足。
如今我们在成都、重庆招聘的研发团队人数总和,已经超过公司上海的研发团队了。
第三,论“狡兔三窟”的重要性。
这波疫情,上海的效率再高也无法应对封闭的状况,而我们在成都和重庆的研发中心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虽然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成都太“巴适”(舒服),但这样的补充,在这个时间节点变得异常重要且宝贵。
同时2018年,我把公司全资控股的工厂放在了四川绵阳,在整个疫情时期,对整个公司的业务做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四,这波疫情让我学到了享受慢生活的好处。
以前我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时间,按照小时、天数来划分,我到一个城市,基本不会去无关的地方游玩或闲逛,比如成都分公司成立第六年了,我在成都的时候,从来没有去过春熙路、宽窄巷子这些热门的地方。
现在在一个城市,多待几天,你会发现很多之前忙碌时发现不了的东西。
过去4年,我在绵阳的时间加起来可能都不到15天,每次都是去了办完事就走。但这次我在绵阳总共待了 16 天,跟我们工厂的管理层做了团建,我们一起到公园里野炊、打牌……
我还给大家做了红烧肉,这种气氛非常难得。通过这些互动,大家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工作上的联系,都加强了很多。
包括他们说,现在跟老板说话、汇报工作都不觉得那么拘谨、紧张了,还主动表示,一定会把工厂管好。
我现在开始享受这种“慢生活”,珍惜和各子/分公司员工在一起的日子。
5、胡建雄 建伟控股创始人
“我们推行了「部门公司化」,将部门经理发展成股东。”
我们企业做房地产、做汽车4S店,也做物流,做股权投资和不良资产这些东西,企业运行了30多年,是苏州市的一个民营企业。
这次苏州和上海的疫情,对我们的经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个负面影响下,我个人谈一些针对企业的发展策略吧。
我感觉第一点,还是要坚守。现在国内国外情况都很复杂,你只有坚守住根基,才可以有发展的机会,这是最根本的。
我们很多人总感觉这个店不好做,就关掉开另外的店。实际上当你把面包店关掉,去开面条店的时候,你会发现,面条和面包是不一样的东西,经营也是不一样的策略,“看着不值钱,学要学三年”。
第二点,就是在坚守里面做创新。
比如我们做了20多年房地产,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日本、马来西亚和印尼,都有一些地产项目,在江苏省我们公司排名前20,也不错。
但是这几年,我感觉房地产的空间越来越小,因为这个行业,进来了很多国企央企。再加上最近两三年,像恒大这样以前发展快、负债率高的民营企业,发生了一波倒闭潮。所以这一块,我们也在不断调整。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的核心,是拿地的成本。竞拍我们拿不到,我们就从不良资产方面入手,通过我们的专业,去拿一些在法律法规上有困难,不好处理的,盈利高的土地。
我们也做物流,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比如京东、四通一达等发展的特别快,我们肯定做不过他们,所以这几年,我们就开始往物流地产方面去做,比如在物流多的地方,盖仓库出租等。
各个行业不一样,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我的建议就是,去研究行业的上下游,你只要上游和下游打通了,做些简单的创新,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我们经常说“商机”,商机一定是有危机的时候才有机会。民营企业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没有优势,我们靠的就是自己脚踏实地做事。
第三点,降成本。
降成本很关键,这个降成本不是减少几个人的概念,大家别搞错,因为一个人员在企业经营里,它的成本是最高的,实际也是最低的。
什么意思?就是如果你现在因为疫情收益减少,你会觉得工资的成本很高,但如果你企业一年做几十亿、几百亿的时候,你会感觉人员的工资成本是忽略不计的,所以这个人一定是带来收益的。
我们还要做什么事呢?像我们最近做的事,叫“部门公司化”。
一个企业里,通常有销售部,生产部,财务部,人力行政部,如果你把每个部门做成利润中心,把每一个部门的领导变成你的股东,那人力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这几年就擅于把有些部门的经理,发展成我们的股东。
这不单单是股权激励的概念,股权激励是他做的好,你给他多提点钱,做的不好,你还要负担他一年几十万、几百万的工资。
但如果把这个人转换成我的股东,我们重新成立一个股权公司,也就是“部门公司化”,让他们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公司共进退,这样就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这些我们一直在企业里推行,确实效果也不错,同时在推行这些措施的时候,我们也梳理了很多人员,发掘了不少有能力的人,能者上弱者下。
这是我觉得在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有很多空间做的事。
6、马恩多 金多多食品董事长
“用长期主义去对抗一些短期的困难。”
我们企业主要是做糖果的。说实话,无论是疫情,还是宏观经济、国际政治大环境,对于我们这种做实业,做全球市场的企业来讲,影响都蛮直接的。我就聊聊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是,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坚持长期主义就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直在按照公司既定的需求规划,都在做一些产能的扩张,建厂房,以及组织的扩建,招聘人才,都没有停,我觉得从长期来讲,还是要继续做这些投入的。
这么多年我们积累了一些造血的能力,然后用长期主义去对抗一些短期的困难。只要不是特大的事件发生,我们还是要练好内功。我相信度过这个困难,迎接我们的会是一个更大的机会和市场。
第二点感受,就是在这个危机情况下,如何把危险转为机会。
比如2020年中国疫情爆发后,美国很多商超都不从中国进口食品,他们怕承担这个风险。但是还开了一个口,说必须成为当地的供应商,才能继续经营业务。
让我们从一个直接的出口商,成为一个美国当地的经销商-local supplier,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你需要在美国建分公司、建仓库、自己配送等等。
这在同行来说,短期内完成这些工作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我们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成为了一个当地的糖果供应商,我们也因此实现了一直想在美国亚马逊的跨境食品出口电商业务,同时打通了在美国的线上线下业务,一举两得。
这样的一个“危”,让我们成了唯一一个美国本土的中国糖果经销商、供应商。这反而成了我们的竞争优势和堡垒。
第三点就是写信。上周我刚跟员工写了一封信,信里讲世界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唯一的确定性,就是我们可以自我成长。我们坚持练内功,坚持自己成长起来,坚持长期主义,这个是可以确定的。
这是给员工的一些信心,在3月份深圳全市封控停工停产期间,有员工甚至主动要求减薪,我都谢绝了,我说公司能够承担的,一定不会让员工来承担。
第四点,我们停掉了一些风险控制特别大的项目,原本我们要并购一个工厂,但是这个工厂本身可能还存在着一些风险,包括不可预知的债务、诉讼,加上现在的疫情影响市场的流通,我们干脆直接就停掉了这个项目,去做一些相对比较可控的事。
第五,上周我们也给深圳的一线防疫医护人员,捐赠了一些营养糖果,躬身入局参与到抗疫中去,支持一线抗疫人员,把关爱传递出去,这是我们公司长期坚持的价值观和企业使命,做世界的甜蜜使者。
7、方师恩 方趣网络科技创始人
“这次疫情后,可能会有一波年轻人的离沪潮,我们需要更多力量关注帮助年轻人。”
我讲一下我们公司在上海的情况。我们是做网络游戏的,相对来讲,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没有那么直接,当然员工居家办公,多少都会有些不方便。
比如我们做3D的员工,家里的电脑显卡不够,是没法直接做的,必须要远程连到公司的电脑上,这样就比较影响效率。不过总体来讲,疫情对我们行业的直接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我可以讲讲,自从疫情发生后,我的一些宏观感受。
2020年第一波疫情来的时候,当年的1~3月,我们公司游戏的收入还比较高。但是到了4月之后,收入明显降了下来。接下来连着三个月,收入整体下跌40%。
后来经过调研,我们发现,除了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3~5月的疫情封控,对大家的收入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本质就是宏观经济以及人们收入的整体下滑,导致我们的游戏收入也跟着下滑。所以目前公司内部也在担心,这次封控之后,会重现2020年的情况。
这也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与行业有关的点,因为这次上海的封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可能更大。所以大家要注意,疫情之后,人们收入的下滑对公司业绩各方面产生的影响。
从公司员工层面看,我们的员工大部分是年轻人,刚来上海的人居多。年轻人自己独居,或是几个年轻人一起合租,这次封控对他们的影响是特别大的。
这几天我也是在组织人力找物资,找运力,给我们的员工送去生活物资。现阶段来讲,其实普通的生活物资,比如蔬菜、肉类,只要不是特别奢侈的物资,用团购的方式购买,倒也不是特别难。
像我今天,就买了几份200块钱的礼包,给员工送去。现在最缺的其实是运力,运费比物资的钱要贵的多。
另外我们昨天也在讨论,担心这次疫情之后,可能会有一波年轻人的离沪潮。
他们的生活条件本来就不太好,现在在上海关上几周、一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心理状态可能就会变得非常差,也会产生疫情后离开上海去二三线城市,甚至回到老家的想法,毕竟那里更轻松,更舒服一些。这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一些苗头。
我觉得无论是从自己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我们都需要更多的力量,去关注帮助年轻人。
8、雷彬艺 无忧传媒创始人
“数字化转型可能是每个公司要面临的问题。”
我从事的行业是网红经济。
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时间点比较特殊,因为那时我们已经回家过年,然后我们的电商及广告业务也在一个调整期,所以那时我没感觉疫情对业务有什么影响,反倒是娱乐直播在那期间大幅度增长。
但这次可能和之前不一样,这次是在工作期间,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物流的瘫痪。然后造成退货率特别高,有时我们卖完货后,快递也发不出去。
不光是线下,线上也受影响。春节前的年货节,我们给三只松鼠带货,做了一个亿的销量,因为时间比较早,货物发出去了。后来做百草味,天津和西安的疫情爆发,差不多有5000万的货品没法卖了。
我们在上海也有三四百名员工,因为这次疫情,拍摄、剪辑、创意的碰撞等,明显感觉到效率降低了。所以我对这次疫情的影响,感受是多方面的。
除了带货,我们还有品牌营销,即所谓的“种草”,预算也是大幅度降低。
原来很多品牌对曝光、种草是有预期的。但现在很多品牌,对曝光的投放,都需要ROI,甚至是曝光之后直接要效果,也会出现比较极端的情况,整个曝光直接停掉。
经历这次疫情,我觉得企业对广告投放、营销预算的分配会更加谨慎,大家会更重视品效合一的投放。在这个过程当中,数字化转型可能是每个公司要面临的问题,我们公司内部,也上线了SaaS系统。
接下来,如何通过数字化应用提高人效,将整个营销的效果可监测做得更好,是每个企业需要去考虑的。我们在新媒体行业,在面对客户的第一线,看到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同时,我还关注到另外一个情况。
因为我们现在也做知识付费领域的数字营销,我们有个客户是做公务员考试的,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我就发现,现在年轻人考公务员的越来越多。包括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进国企。
前几天,我回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我跟学校电气学院的老师聊天,就发现最近的应届毕业生,普遍都想毕业后直接进国家电网,几乎没有想着进私企、去创业。
我不知道这个对年轻人创业、在企业中拼搏,会不会受到一些影响。
像之前我在大学的时候,我记得还是有很多同学毕业去创业,去互联网公司,但现在整个风潮是年轻更喜欢考公务员、进国企,追求稳定,趋势很明显。
上海的疫情确实有些不太好,不过这三年的疫情,也让我们看到整个国家因为疫情,大家的凝聚力和信心都增强了,也更爱国了。
现在我们国内也正在实现经济内循环,我也注意到,身边很多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包括很多年轻人,大家都比较看重国内的发展机会。
希望上海的疫情,能够尽快控制住,希望大家都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吧。
9、梁燕 元琛科技总经理
“要传递积极信号给到员工,不要让他们过多焦虑。”
这次上海疫情还是出乎意料的,本来我一开始很有信心,觉得上海不会这么困难,所以也没有太多关注,但是直到我在上海的外甥女告诉我疫情的严重性,我才意识到。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我们的心里还是挺有感触的,上海这么好的一个城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企业家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做什么?
我记得总书记有一次提到,作为一个企业家,在困难时期要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弘扬企业家精神。
那当下,包括我自己,在国家面临困难的情况下,首先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企业,帮助员工,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物质上,让他们能够扛过去。
企业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如何在困境中谋发展,这一块也是我们企业家要去思考,践行的。
我们的企业也是这样,虽然离上海还有一段距离,但毕竟是泛长三角,也有一定的威胁。我们的大宗原料,很多都是从上海港、宁波港过来,现在也都过不来了。所以当下的生产、经营状况都受到了影响。
但是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相信政府,能够不断调整政策导向,让我们走出来。
我们也在传递积极信号给到员工,让他们对家庭、社会有信心,有一个安心的状态,不要过多地焦虑或者产生负面的一些东西,我们也在积极想办法,给他们支援。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作为企业家,要有格局和站位,要有高度。不管是国家的困难,还是区域政府的困难,我们做企业家都要担当起来。做好企业,然后帮助别人。
10、嘉宾商学创办人、校长吴婷
“反周期布局,保存实力;做文化重塑,激活组织;做最强产品,穿越周期。”
疫情带来了很多我们并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很多同学的公司都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但是通过这次会议,我看到我们的同学、企业家们,作为头狼、引领者,总是比别人更能扛。
因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别人恐惧我勇敢,别人有难我承担。”
大家都知道,嘉宾商学一直在做商业案例研究。这次疫情可能是大家首次经历的黑天鹅,事实上2008年非典疫情肆虐,也有一些中国企业经历过类似情形,此外日本、美国企业也都穿越过多次经济危机,这中间有很多“他山之石”可以拿来借鉴。今天就给大家分享6个案例参考。
1)华为:穿越寒冬;反周期布局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拥有定力和清晰的思路,非常重要,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华为经历过很多危机:初创期的生死之战、2001年通讯行业的寒冬、孟晚舟事件、美国的制裁打压等等。作为掌舵人,任正非就像一个灯塔,带领企业不断前行。
每当危机来临,任正非总能做到临危不乱。在发表内部讲话时,他说:“冬天也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
管理咨询师芭芭拉·佩里和哈里·赫特森,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领导要给员工希望》的文章,任正非很喜欢其中一句话:
“希望是火种,有了希望,人们将不再愤世嫉俗和委靡不振。播种希望是领导者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是领导者在行动或讲话前先自问一下:「我采取的行动或者说的话有可能扑灭希望,还是会点燃希望?」,他们将获得莫大的好处。”
显然,任正非深谙此道。在关键时刻,他总能挺身而出,点燃员工的希望。
除了积极应对危机,点燃员工希望,在反周期布局上,华为做的也非常好。
2001年,华为遭遇通信行业的寒冬。当年,华为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的安圣电气卖给爱默生公司,从而获得了现金储备。2002年前后,寒冬还在继续,华为却静悄悄地来到硅谷,收购了近20家小型高科技公司。其中一家公司,使华为在长距离光传输技术上,变成了世界第一。
再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友商们纷纷裁员,华为却反周期布局,开始招兵买马。2009年,华为员工增长到95000人,和2008年相比,净增了8.6%。2010年,华为员工突破了11万人,与前一年相比,暴涨了17.8%。
就这样,危机度过之后,华为有了很好的科技人才储备。这真的是一件非常需要胆识的事情。
2)携程:反周期布局
除了华为以外,另一个反周期布局的典型案例就是携程。
2003年SARS爆发时,携程跟今天所有的旅游公司一样,遭遇了重创,完全无法躲开黑天鹅,唯一能做的就是硬扛。因为当时所有医学专家都建议大家尽量待在家里,不要出门。可想而知,携程的生意一落千丈。
但是,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当时并没有把员工裁掉,而是说服了高管和员工跟他共渡难关。管理人员和一些部门每天只上半天班,发60%的工资,这样几乎保住了所有员工,尤其是1000多人的呼叫中心。
很快,疫情过去,到了6月份,旅游市场迎来报复性增长,而携程因为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在非典之后过得比友商更好,后来也成为互联网泡沫危机之后,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3)阿里:整顿文化
阿里也经历过危机,那在危机的时候阿里都做了什么事?
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科技公司遭遇寒冬,融资窗口基本关闭。
2001年,马云做了两个重要决定:第一,采用守势策略,回到中国;第二,任命关明生为公司COO,并将自己在杭州的独立办公室一分为二,和关明生一起办公,让同事明白关明生的重要性。
关明生上任后的第五天,就开始帮助马云梳理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这就是在阿里经历危机的时候发生的事。
第一步,共同探讨,达成共识——阿里的价值观是什么?
确定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只要是商人就要用阿里巴巴”的愿景,以及被称为独孤九剑的九点价值观:激情、创新、教学相长、开放、简易、群策群力、专注、质量、客户第一。
第二步,为文化搭建相应的考评体系。
第三步,在各项细节中,推进文化落地。
4)新东方、老乡鸡:给员工写信,和员工谈心
去年因为“双减”政策,整个K12教育行业遭遇了动荡,一些教育巨头相继走上裁员、转型的道路,新东方同样如此。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走上了直播卖货的路。
现在疫情反复,对新东方的其他业务也造成了影响。俞敏洪是怎么做的呢?他主要就是给内部的员工写信,今年疫情开始时,几乎是每日一写,写给员工、股东、客户等等,就是不断通过这种方式,对内树立大家的信心。
在我的《婷姐演讲宝典》中,我还讲过另外一个案例,就是老乡鸡的创始人束从轩。2020年,疫情刚发生时,老乡鸡做过三次公关事件。这三次公关事件,分别对应不同的目标。
第一次是束从轩手撕员工联名信,这个举动其实是给员工看的,给员工们增加信心,让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
第二次是举办了一个200块钱的土味发布会,这个发布会其实是给股东看的。以前老乡鸡没有融过资,而在那时候,束从轩将融资提上了日程。
发布会上,束从轩告诉大家,老乡鸡要扩张了,虽然疫情让我很惨,但是我有实力等等,这些话,其实是给股东们信心。
第三次是当时的疫情过了一段时间后,部分门店可以堂食了,老乡鸡就出台了一个规定,就是“不洗手不给吃饭”,这个其实是给顾客一个信心,告诉顾客在我这里吃饭是安全的。
所以无论是做餐饮,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同学,在疫情的时候,给予员工、股东及客户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动作也是需要刻意去做的。
5)稻盛和夫:全员销售
对于京瓷,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的创始人是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圣”,曾经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并让另外一家世界500强日本航空扭亏为盈、起死回生。
在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京瓷一共经历了五次危机,包括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机、90年代的日本房产泡沫危机,以及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它没有产生过一次年度亏损,是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在平时,京瓷内部的分工很明确,研发、生产、销售各负其责。然而,在遭遇第一次危机,即石油危机时,京瓷的订单大幅下降,无奈之下,京瓷开始推行全员销售。
让从事研发和生产的人去销售,其实挺难的。用稻盛和夫的话说,他们都是和人打招呼都会脸红的人,只会在现场埋头干活儿的人。但是,即使涨红了脸,甚至一头冷汗 ,也要向客户提出请求:“有活吗?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干的吗?我们什么都干!”
其实我觉得全员销售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公司,你也不一定能很顺利地推进。但是这个事它是一个契机,就是培养所有员工的经营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特殊时期,我们应该倡导“人人都是经营者”。
公司可以适当披露业绩信息,让所有员工了解公司的现状,从而激发员工的经营意识。其次,企业要给员工提供培训以及好的销售工具。最后,还要有恰当的激励政策。在现金流吃紧的时候,可以考虑给重大贡献者给予股权的激励。
6)优衣库:打造“最强产品”
最后再讲一个案例,因为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涉及到产品,有没有一个好的产品,在市场萎缩、需求锐减的前提下,依然能经得住检验、扛得住摔打,这十分重要。
有一家日本企业,它的产品就穿越了多次经济危机,这家企业就是优衣库。
作为亚洲第一大服装品牌,优衣库也经历过危机和漫长的经济萧条。1984年,创始人柳井正在广岛市的一个小巷子里,开出了第一家300平的小店。
优衣库创业时,正值日本经济衰退,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大家开始追求简单的生活;同时,日本服装市场一线品牌过于昂贵,而普通服装又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
优衣库洞察到这一现象,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将基本款服装打造成优衣库的“最强产品”,利用高性价比,向顾客展示强有力的购买理由——高质量的商品,低廉的价格。
怎么定义“最强产品”呢?柳井正认为,“最强产品”是指能制造购买理由的商品和服务,是能让顾客豪不犹豫地舍弃竞争对手,选择优衣库的根本理由。
后来无论多困难,柳井正都坚守着“打造最强产品”的信念。打造最强产品,也成为优衣库的一个基因,得以让它具备超强的反脆弱能力,应对各种至暗时刻。
全球排名前三的“快时尚”服装公司中,除了排名第三的优衣库,还有排名第二的瑞典公司H&M,以及排名第一的西班牙公司Zara。
Zara和H&M的产品策略是,紧追时尚流行趋势,对潮流亦步亦趋,依靠快速反应的全球供应链迅速推出新产品。但优衣库却反其道而行之,它不追逐时尚潮流趋势,而是只打造基本款。
优衣库的官方网站上写到:以市场最低价格,不间断地提供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人,都可以穿的,有时装性和高品质的基本款休闲服装。
对于产品定价,优衣库当时做了一个市场调研,他们注意到,日本本土的大多数顾客,在购买售价1900日元(约120人民币)的商品时,从不犹豫,果断购买。
于是优衣库就把1900日元定为衬衫、女性上衣等商品的最低价格。并且在店面里,将这个价格做成巨大的标签,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最大化地向消费者明确展示这个价格点。
最终,这给消费者留下了优衣库价格便宜的固定印象。优衣库的的门店,也成为每逢周末时,顾客人数最多的门店。
最强产品有了,如何落地呢?优衣库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①扩大需求:聚焦所有人都可以穿的基本款
②提升质量:用生产奢侈品的标准生产平价产品
优衣库内部有一个说法:“用生产奢侈品的标准去生产一个平价的产品”。一件售价99元的商品,优衣库的生产标准可能与其他品牌售价999元的商品相同。
生产标准这么高,优衣库还能卖这么便宜?这就得说说它的另外一个杀手锏:SPA运作模式。
③降低成本:打造SPA运作模式
SPA是指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模式(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由美国GAP率先提出。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自己设计、制造商品,通过自有店铺向顾客销售的垂直整合型模式。这一模式将顾客和企业直接联系起来,消除中间商,减少流通环节,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其实,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最强产品”。例如,几近破产的苹果公司,2001年推出音乐播放器iPod,凭借极简的设计理念、配套的在线音乐服务,受到消费者极大追捧,是苹果公司扭亏为盈的“最强产品”。现在它的最强产品就是iPhone手机。
为什么在危机时期要有最强产品的凸显?就是因为我们要力出一孔做事情,比如像嘉宾商学的最强产品就是嘉宾派,我们就是力出一孔去聚焦做运营。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下自己的产品策略是什么。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一些案例。
最后我再总结下,在危机时,我们要反周期布局,保存实力;做文化重塑,激活组织;做最强产品,穿越周期。
还有就是作为创始人,我们要成为企业的灯塔,做好这个灯塔,将自己的定力和希望传递给身边的人,这就是我今天的发言,谢谢大家。
分享 | 嘉宾派学员
整编 | 韩哲
出品 | 嘉宾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