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派上海访学回顾:探寻OATLY、笑果文化、嘉御资本的新生态产业构建之道

嘉宾派 · 2023-01-06


嘉宾派是嘉宾商学的标杆企业深度访学课程,陪跑了百度、科大讯飞、BOSS直聘、国盾量子、玲珑轮胎、老乡鸡等400+中国最具创新力的高科技和高成长企业及其创始人,在业内广受赞誉。


2022年12月16日至18日,嘉宾派上海站访学圆满收官。三天时间里,嘉宾派的校友们在聆听了精彩的公开课后,深入访学了OATLY、笑果文化、嘉御资本三家快速增长的头部企业,校友们在时代红利、前沿趋势、组织战略、用户需求变化及商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带着问题而来,带着答案而归。


以下是访学精彩回顾,enjoy~


嘉宾派上海站访学学员合影


1
公开课:发现和抓住战略机会点、设计和构建战略控制点

12月16日上午,嘉宾派第九季&第十季上海站访学正式开启。嘉宾商学首席知识管理专家、华为首任CKO、华为前战略营销变革总裁谭新德首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发现和抓住战略机会点、设计和构建战略控制点」的公开课。

嘉宾商学首席知识管理专家、华为首任CKO、华为前战略营销变革总裁谭新德授课现场

“勇者求变而变,贤者预变而变,智者遇变则变,愚者始终不变。对企业来说,战略控制点和战略机会点这两件事,往往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谭新德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和对企业的观察,讲述了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就拿刚结束的世界杯来说,他发现战术打法始终不变的球队,都没能主动应对外界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打法,并走到最后。企业经营也是一样,做规划,就是在预谋变化的过程。企业需要主动求变,谋划美好的未来。

“企业做战略规划,永远会遇到一些命题。而命题的来源是假设。” 谭新德说。结合他在华为的实战经验,他总结华为制定战略的逻辑是: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战略。这个逻辑可以很好地支撑企业制定战略。在课堂上,谭新德为同学们定制了“五看三定”的实战训练,深入理解企业规划战略的逻辑。

在制定战略时,企业如何主导好战略控制点?如何识别并抓住战略机会点?如何找准自身定位、绘制蓝图并推动战略落地?如何在上下级间达成战略共识?谭新德以自己在华为的实战案例、对头部企业的观察,以及对成功及失败案例的剖析和思考,为大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解读。

对此,学员们表示很有收获,学习到了公司创始人的战略重心应该如何调整,鉴别长期和短期战略的方法以及如何分析企业深层次的机会点。

在公开课后,嘉宾派为第九季的同学举行了毕业典礼,第十季的同学们一起出席参加。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把每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的致辞。

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在嘉宾派第九季毕业典礼上发表致辞


吴婷校长表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今天要立即思考的是:在这新一轮的竞争中,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在公开课上,我们拆解了新造车企业的竞争战略,做了五看三定。对于所有在座同学的不同行业,如果说只能有一个答案,那么我认为它毫无疑问是:高质量发展。今年二十大报告,总书记提及了科技科创高质量发展等共计22次。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竞争,已经是高质量、高价值的竞争。唯有如此,我们才有资格谈论长期主义,才能在供给侧夯实大国之基,才能迎接越来越挑剔的客户需求,迎接全球市场的竞争。

吴婷校长回顾了嘉宾派同学们的企业发展历程,总结了嘉宾派给同学们带去的收获和感动。在过去一年的访学中,同学们好评率最高的就是华为余承东的那堂课。而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最后,吴婷校长祝福了嘉宾派第九季的同学们,希望大家带着满满的信心,带着“最后一天和最后一部作品”的心态,带着嘉宾亲友团的注视和支持,和下一个高质量胜利,双向奔赴,顶峰相见。

嘉宾派第九季学员毕业合影

2
深入访学:中国新机会与产业新曲线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人口红利的刺激下,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但是随着中国进入到新的三十年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野蛮创新空间慢慢越来越小,更多的人都在思考接下来我们的商业机会究竟在哪里。

当下,品牌都在讲求年轻化,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新一代主宰消费市场的人群的迭代已经到来。当前的年轻人,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互联网的熏陶下长大,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对于新事物有着非常好的接受力。正是因为新一代消费者的变化,催生着整体经济形态的变化。中国商业的新机会已经悄然来临。

嘉宾派聚焦“产业共同体”模块,围绕“中国新机会与产业新曲线”这一主题,带领学员走进三家标杆企业:燕麦奶头部品牌——OATLY,脱口秀领军企业——笑果文化,新消费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头部投资机构——嘉御资本,开启深入访学之旅。

通过深度访学,校友们学习并探索,领先企业在产品规模化生产、品牌营销和趋势预判等方面,如何通过洞察新趋势、把握新机会来驱动企业快速增长。

OATLY亚洲区总裁 David Zhang:消费升级—国际消费品牌的中国增量

近两年新兴的“燕麦奶”开始无缝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各大咖啡连锁品牌都推出了燕麦奶基的饮品,不少奶茶店也推出燕麦奶茶。那么作为燕麦奶头部品牌的OATLY是如何做到“万物皆可OATLY”?David Zhang在访学现场,给嘉宾派学员们做了深入还原。

“传统消费品的营销模式不适合我们,我们在直接面对消费者时,也没有拿到很好的结果,每天只能卖出个位数的产品。因此,我们决定掉转船头,转向To B。”David Zhang说,经过一系列的试错和运作,OATLY和上海的各大精品咖啡馆建立了合作关系,以燕麦奶+咖啡的形式进入市场,进入用户心智。借助精品咖啡馆的调性,OATLY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了燕麦奶,接受了燕麦奶。

OATLY亚洲区总裁 David Zhang在嘉宾派授课

“作为洋品牌,OATLY在中国扩展的第一步是:制定‘三个一’战略。”David Zhang说,所谓的“三个一”战略,就是一个产品主打咖啡大师燕麦奶;一个城市:以上海为起点,逐渐辐射全国;一个市场:小众精品咖啡馆。

市场的特点是:一旦撕开了一个口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者加入。到了2018年6月,他们进驻了上百家咖啡店。而到了9月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千余家。可以说,“三个一”战略,帮助OATLY成功打开了中国市场。

2019年2月,OATLY在精品咖啡馆的成功,引起了行业知名咖啡连锁品牌的关注,其开始采购OATLY产品进行研究。于是,David Zhang和团队根据这些信息找到了这些咖啡品牌,开始洽谈合作。

通过与香港店内咖啡师的密切沟通、通过与高层的洽谈、通过OATLY在精品咖啡馆已经形成的口碑与发展势能,David Zhang与中国香港区的谈判较为顺利,最终不但顺利达成合作,中国香港区甚至在店面为OATLY提供了5个品牌展示位置。

David Zhang表示:“在达成合作的当天,正好是董事会的工作会议,我放弃了此前准备的几十张PPT,只说了几分钟,就是放了照片,展示了该品牌门店的5个位置有OATLY的品牌露出。”

短暂沉默后爆发了热烈掌声,因为参会的高管们很快意识到,这意味着OATLY在亚洲市场的彻底崛起,同时OATLY开始将要成为全球性的流行品牌。

“当我们的品牌势能足够强了,等我们再回到C端,回到商超时,我们就有了自己的位置。”David Zhang说。2021年5月,OATLY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嘉宾派学员在OATLY授课现场

笑果文化CMO金仲波:内容破圈—脱口秀的规模化生产模式

中国脱口秀兴起,2010年就已有苗头,不过当时的演员只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固定场所,小范围演出,远无法像今天这样为大众所喜爱。2017年,腾讯视频和笑果文化联合推出《吐槽大会》,这节目把明星拉下神坛,大家互相吐槽,观众一看,可太有趣了,节目爆火,单期播放量最高破2亿。这档节目的走红使脱口秀成为大众熟知的一种喜剧形式,而笑果文化,也成为了喜剧企业中的新晋顶流明星。

“2015年,笑果文化刚刚成立,全国的脱口秀演员只有20个左右。这可以算作脱口秀在中国的起点。” 金仲波说,当时一个大巴车就能把全国所有的脱口秀演员装进去了,如果出了车祸,这个行业就没了。所以,如何让大家认识这个小众行业,了解这个娱乐形式,成了摆在公司面前一大难题。而破局的关键点就是一档节目——《吐槽大会》。

笑果文化CMO金仲波在嘉宾派授课

在节目爆火之后,培育新人成了这个行业的重要任务。于是,笑果文化先后开设了两个线下训练模式。一个是场景表演,另一个是开放麦。这样,大家在线下去体验和了解脱口秀,然后到线上再来观看笑果文化的节目。在这个过程中,又涌现出一批新人演员。同时,笑果文化还做了一些类似像喜剧节这样的形式,把脱口秀跟一些节日,跟一些商业型的地标建筑做结合。这个现在也成了公司的一大块业务,叫喜剧节。

现在,脱口秀已经变成了一个行业。笑果文化也开始给自己的公司定位:笑果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喜剧制作公司,而是一家产业公司。那么,产业公司得有自己的产业链。笑果文化的产业链是什么?

产业链的上游是演员。没有演员,这个行业什么都不是。这些演员是通过笑果的培训机制,从训练营当中走出来的,成为成熟的脱口秀演员。而产业链的中游是把这些演员放在俱乐部里,做线下的演出。通过线下的演出,不断锤炼这些演员,提升他们的能力,直至把他们能够放到线上节目当中,作为最顶尖的选手去PK。最后产业的下游是《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把这些锤炼过的演员,放到更大的平台上,让他们成为这个行业里的明星演员。然后,公司利用商业化机制,为这些明星创造发展机遇,以商业化的内容制作,比如综艺、短视频、长视频、音频等各种各样的综艺形式对他们进行包装,最后才是变现环节。

在腾讯视频发布的《脱口秀白皮书》中,分析了喜欢脱口秀这种表演形式的年轻人画像。他们身上有四个特点,这四个特点蕴含着新时代年轻人的消费偏好,分别是:注重精神追求的理想派、造梗抖梗的一代、兴趣导向的入圈人士和热爱分享与探索的弄潮儿。新时代年轻消费者身上的这四个特质,在其他行业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在脱口秀行业却体现了出来。

“可能笑果文化最初也是一个以制作综艺为主的长视频公司,但是现在笑果的方向已经变了。”金仲波说,在发展过程中,笑果变成了另外三家公司。除了长视频公司以外,笑果每年提供2000场线下的演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家庞大的线下演出公司。此外,笑果还是一家营销公司,他们目前为 500多个客户常年进行营销内容的咨询服务。这标志着笑果文化的转型越来越成功,商业性越来越强。

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卫哲:价值驱动—踩准品牌出海新浪潮

衡量一家企业的未来发展,关键看它跟国家强大之间有什么关系。用这句话去思考当下的政策和企业情况,一切就豁然开朗了。所以,嘉御资本投资的传智教育成功在A股上市了。虽然也是在教育行业,但是传智培训的是程序员。它的毕业生93%能找到一份月薪1万的工作,在解决就业方面起到了作用。而今年跨境电商及企业出海的声势非常浩大,本质上是因为国家对出口的需求十分旺盛。所以,你会看到政府主动牵头包机带领企业家出海抢单。

“国内越红海,海外越蓝海。” 卫哲说,国内越红海的市场,证明供应链效率越高。谁能把国内血拼出来的高效供应链嫁接出海,一定能碾压其他国家的同行。

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卫哲在嘉宾派授课

另一方面,2021年4月,亚马逊上的跨境电商被大规模关店,主要集中在流量型和铺货型公司。很多公司一夜之间账户清零、业务清零。而它们被关店的原因,首先是触碰了海外消费者的利益。它们铺几十万个SKU,甚至上百万个SKU,很容易出现店铺的宣传图片和实物不符的情况。当消费者投诉多了之后,不认真处理,就会被关店。第二种是依靠刷单和刷好评,来对冲差评。这样亚马逊会认为你侵犯了别的商家利益。第三种就是做私域类的店铺。它会在产品中留下联系方式,鼓励用户到自己的网站购买,而不是在亚马逊交易,这样会伤害平台的利益。因此,对跨境电商来说,有三条红线是不能碰的,一是侵犯消费者利益;二是侵犯其它商家利益;三是侵犯平台利益。

“品牌出海最重要的两件事:第一是你的品类要收窄;第二是你要尽可能做一款国内人不用,但外国人在用的产品。”卫哲说,比如有个行业做真人假发,它的假发不是化纤的,是真人的。河南许昌有类似两家公司,年营业额全部过10亿。这个产品的主要买家是海外的黑人妇女。黑人妇女有脱发问题,因此这个产品的复购率也很高,一年买两三顶,一顶两三百美金。再比如糖果和装饰行业,如果这类企业可以围绕海外的圣诞节之类的节日做,那么也会有很稳定的增长,因为圣诞节在国外还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智能机器人领域,一家公司是专门做泳池清洁机器人的。在国内可能没有多少私人泳池,但是美国有3000万个私人泳池等。

3
互撕反思:在案例学习中收获思考与洞见

在深入访学了三家领军企业以及学习了一节大课后,嘉宾派的同学们分组进行了讨论,就分享内容展开了互撕反思。

对于企业发展方向的课题,嘉宾派第十季学员乐恵公司董事长赖云来表示,课程启发了自己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当自己做的产业做强、做大后,对国家是否有帮助?这个思考角度,又一次点燃了他内心的力量。32年前,他开创了乐惠国际啤酒装备,圆了他成为这个行业的冠军梦。当他着力装备制造后,今天每年装备出口占了公司营销60%以上的份额,也成为了细分领域的全球化企业。未来,他要把企业发展,建立在助力国家发展的基础上。

对于企业发展的课题,嘉宾派第九季学员方趣网络CEO方师恩认为,GE的韦尔奇阶段使用了产业+金融双轮策略,但这带来的问题是公司过多力量放在市值管理,导致产业虚化。对于公司经营,抓住业务实质才是战略根本,避免脱实向虚。从微观看,要注意避免误用KPI,扭曲了企业的价值观导向,伤害公司实质。

对于企业战略制定的课题,嘉宾派第九季学员嘉宾商学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谭新德表示,关于企业的战略制定,企业家的思考还有很多改进空间,尤其是对趋势的关注,大环境的摸索,市场/客户的全面关注,对竞争对手的深度思考,深层次机会点的分析和研究,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OATLY、笑果文化、嘉御资本三家企业各具特色,但都体现出稀缺的增长性,而增长性的背后,贯穿着企业在趋势预判和前瞻性的探索和实践。此次深入访学,是一次对未来趋势的探讨,也是一次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探寻。在追寻可持续增长的路上,嘉宾派将秉承自身的价值观,与所有校友们一起:

行价值之旅:有方向,不迷茫。
获破界之识,有方法,不跌坑。
得莫逆之交:有伙伴,不孤独。

以上是本次嘉宾派上海站访学课程回顾。想实地感受,并与400+位上市公司、独角兽、隐形冠军等各赛道头部企业成为校友?欢迎报名标杆企业深度访学课程宾派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