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泽:智能交通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 嘉宾峰会

校友名录 · 2018-10-22

10月18日,嘉宾大学、「我有嘉宾」,联合改革开放破局地——深圳,主办的“改革 跨界 共生POWER 2018新时代新经济嘉宾峰会”在深圳南山召开。

 

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发起人吴忠泽在峰会上发表了主题为《智能交通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展望》的演讲。

 

在演讲中,吴忠泽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历程,智能交通的变革,和对未来智能交通创新发展的展望。

 

吴忠泽认为,当下中国正处在智能交通2.0的快速发展阶段,在新技术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下,智能交通正在迎来变革。而未来,他认为智能交通创新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网联化,协同化,智慧化。”

 

最后,吴忠泽呼吁:“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发展智能交通必须掌握卡脖子技术,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切实提高我国智能交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智能交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以下为吴忠泽的演讲内容,由「我有嘉宾」编辑整理:



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 吴忠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由嘉宾大学、“我有嘉宾”举办的“改革 破界 共生 POWER 2018 新时代新经济嘉宾峰会”。首先,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嘉宾集团公司创立三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应大会组委会的要求,我就“智能交通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展望”的主题,谈一些认识和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智能交通系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一是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历程;二是在新技术推动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引发智能交通变革;三是未来智能交通创新发展的展望。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历程


国际上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其发展的背景主要是:全球工业化进程带来城市化,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汽车的普及使用,全社会的机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城市化、机动化又带来了城市交通问题,诸如道路安全、交通拥堵、能源安全、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到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解决交通领域的突出问题带来了机遇,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从本质上讲,是计算机、控制、通信、传感、网络等先进技术,有效的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体系和交通管理,面向交通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水平,并通过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现代信息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智能交通把交通作为复杂系统来处理,目标是安全、高效、便捷、服务。


智能交通系统的内容很多,一个简单的图示,我们称之为采、处、发。也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交通管理系统先获取交通的各种状态信息,然后通过数据的传输、交互对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分析,再把处理分析的结果用于交通管理和服务,简称采、处、发。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扩展为八项主要内容:一是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二是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三是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四是智能化车辆控制系统;五是营运车辆控制系统;六是电子收费系统;七是安全保障、紧急事件管理与救援系统;八是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当然,不同的国家智能交通发展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我国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推动智能交通发展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6年至2000年为“起步阶段”,主要构建了中国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了智能交通的理念和基本认识。2001年至2005年“十五”期间是“培育阶段”,国家科技部在全国选择了12个城市启动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城市示范工程,推动了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2006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是“形成基础”的第三个阶段,智能交通项目开始列入国家863高科技产业化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加强了基础研究,并通过重大活动集成示范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基础上,2011年至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通过关键技术规模应用和管理创新,提升了智能交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优势,形成了“提升发展”的第四阶段。从2016年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创新引领”阶段,要通过跨界融合、系统重构、商业模式服务创新、智能物流、智能驾驶和智慧城市建设来引领智能交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一是基本形成了国家智能交通研究创新基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群体构成了我国智能交通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建设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广泛影响的示范工程,如北京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运行智能监测系统,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智能化管理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先进国家的水平。三是科技创新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了从全面跟踪向跟跑、并跑并存的历史性转变。过去说世界智能交通发展热点区域是美国、日本、欧洲三个,现在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是第四个热点地区,在世界智能交通领域,我国有了一席之地。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系统集成、专业解决方案的提供、专业咨询设计服务以及增值服务等四大类专业形态,涉及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公安交管和城市交通等众多领域,能够生产比较成熟的批量化、系列化的产品和设备,也建成了很多实际应用系统。全国每年高速公路上应用的智能机电系统市场规模约有100多亿元,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约600多亿元,如果把智能驾驶和出行服务市场计算在内将超过1000亿元。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


二、在新技术推动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引发智能交通变革


当前,智能交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变革,这个变革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首先是由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引起的。无论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穿戴还是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等,都体现了新技术的四个特征:一是信息技术从网络化、数字化到智能化;二是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三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再价值化;四是跨界融合的新业态。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智能交通发展的推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构建了全时空的交通信息环境。不仅可以实时获取交通系统的各个时间、各个空间全覆盖的信息,而且可以将不同范围、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数据仓库”加以综合,构建公共交通信息集成利用模式,发现新价值,带来新机会。二是推动了人车路一体化协同。使车辆碰撞、车辆换道、驾驶员行为状态检测等实时的状态预测、信息交互也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三是进行智能分析和高效利用。例如通过气象、交通、保险部门的数据结合,可以研究交通领域防灾减灾,优化配置交通资源,提升交通预测预报水平。四是交通管理和交通服务的模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不仅要关注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技术和方法,而且大数据正在创造价值,基于云服务的模式正在改变整个交通产业。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能交通发展的直接表现来看,首先是实现了基础信息采集手段的多元化。除了通过线圈、微波、超声波、地磁、视频等广泛应用获取信息外,视频交通综合监测包括违法记录、牌照识别、旅行时间、轨迹推断等信息资源得到复用,基于海量移动终端、车载电子设备等交通数据采集也已形成一定规模,ETC全国高速公路实现联网,车辆电子车牌也开始推进等等,构成了由时空信息、全要素信息组成的全息交通。


二是实现了信息感知与交互的突破。由物流状态数据、车辆状态数据、个人出行信息、交通应急信息、海量高清视频、气象地理信息、GIS地图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城市管理数据等构成的交通大数据实现了全面、精准感知和动态实时交互。


三是实现了泛在网络下的移动互联。基于移动互联的在线导航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出行服务系统,基于短程通讯的车辆防碰撞系统、基于智能识别的车辆避让系统、基于公用无线的公交wifi系统、基于各种无线信息服务走廊等,通过“互联网+信息、交易、综合服务”的形式,可以完全不受通信方式布点的限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交通信息的处理和交通管理与服务。


四是实现了载运工具的智能化。新型载运工具,车辆实时感知与交互,全新的出行模式,使人们出行变得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


总之,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交通系统变革,主要有:一是全面、精准感知和全景式交通系统带来的全息交通;二是动态实时交互带来的移动互联;三是新型载运工具带来的更快更智能更节能的出行;四是连通性带来的交通服务的改善;五是促进了交通系统的运行、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


除了新技术推动外,引发智能交通变革的另一个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且两者是共同作用的。首先是智能化出行和服务的市场需求的推动。现在,人们要求有更快、更灵活的新型智能化载运工具和移动互联,能够广泛使用车载传感器和嵌入式CPU,实现V2X实时感知与交互,能够定制出行,共享交通工具,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的交通流优化调控等等。


第二是交通供求、运营和服务的变化引发智能交通的变革。例如,办公模式的变革、网购带来的快递物流等将影响交通需求的变化,分时租赁将引起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变化与理念的转变,公交运营考虑线网优化与服务保障之间的均衡、资源约束条件下动静态交通的供需动态均衡的要求,呼唤者共享租赁、共享停车位等新的市场需求。对于未来交通供求是增加供给,还是控制需求?对于车辆保有是自由发展,还是控制增长?目前各地方政策差异很大,有不少的争议。看来,还是要因地制宜,实施一城一策。


如果单从技术角度考虑,我们设想一下未来的交通场景:那就是车路协同、主动安全、智能体验。人与车、车与路、路与环境和用户体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一是利用智能驾驶和路径优化实现低碳高效出行;二是通过云端服务实现车载智能终端的娱乐休闲体验;三是利用主动式安全保障技术实现零事故;四是通过自动驾驶实现随心而动。所以在新技术引领下,未来的出行一定是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的出行体验。



吴忠泽在演讲中

 

三、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发展的展望


在新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新一代智能交通势在必行。其内涵主要包括:全时空交通信息获取、大数据智能分析、智能汽车(车联网)、智能物流(快递)、智能出行(互联网+)、综合运输协同服务等,它关注的重点是通行效率、安全行驶、拥堵缓解、舒适驾乘、绿色环保、信息服务以及交通控制等等,是大范围、多目标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智能交通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技术本身,更是新的理念和模式,技术变革正在重构或再造交通系统。目前智能交通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果我们把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定义为1.0版,未来的智能交通作为3.0版,则现在正处于2.0版这样一个阶段。


1.0阶段主要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服务应用,信息化是它的重要支撑,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是它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阶段形成了一系列典型应用系统,如:交通流动态信息实时检测系统、城市智能化交通指挥管理系统、营运车辆智能化监管系统、综合监控及应急指挥系统、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联网售票系统、公交一卡通、大城市交通运行监测与综合调度、国家路网智能监测与应急处置等等。


目前,快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以及服务的升级创新,同时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跨界融合创新和新的模式及服务内容。因此,智能出行、智能物流、智能辅助驾驶、车路协同和综合交通协同服务等,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智能交通的2.0时代,是现在正在发展的这个阶段。


在2025年以后,将会进入到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即3.0时代。它的技术支撑主要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交通复杂网络系统、交通社会物理系统、需求和偏好驱动的交通网络化、自调节系统、人、车、路、物、环境等要素的综合优化构成的智能移动互联系统等。而城市交通大脑、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载运工具的智能化、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将是3.0时代的主要特征。


目前,我们还处在2.0迅速发展的阶段,正在转型升级。在这个阶段,不管是搞技术研究,还是搞产业发展,都应该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一是数据驱动应用提升;二是移动互联的运营服务;三是跨界融合的产业转型。特别是全面精准的感知与交互、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控;“小数据”的深度解析与“大数据”的综合应用;互联网推动下的业态重构、跨界融合的产业链衍生等内容。


未来智能交通创新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网联化、协同化、智慧化。创新发展的总体方向基本上聚焦在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个创新发展方向是智能出行服务。我们要关注的就是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出行。包括定制出行、共享出行、综合服务(联网联程)、移动支付、慢行交通系统、新型公交、智能驾驶等等。


第二个创新发展的方向是高效运营服务与智能化管控。具体包括:综合交通一体化运营与服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交通行为调控、交通状态智能解析与智能处置、跨行业跨区域移动电子支付、智慧物流(多式联运、快递配送、货物动态跟踪)、车辆电子标识、高清视频、可靠交互移动终端、新一代交通控制系统等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


第三个创新发展的方向是车联网、车路协同和智能驾驶。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和新型基础设施肯定是要重点发展的。大家可能看到过一个新闻报道,带有通讯功能的基础设施,这些很快都会发展并形成产业规模。例如:高精度定位和环境感知、智能车载单元、智能安全辅助系统、车联网网络安全、信息、能源、安全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标准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去关注的产业技术创新方向。


总之,从整个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来讲,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养、载运工具制造、交通运输组织管理、互联网、交通信息化等,未来智能交通将重点聚焦在:大数据+交通服务;移动互联+综合交通;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三个领域。


从创新模式来讲,目前基于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和更加精细、准确、完善、智能的服务要求,正在加速交通生态圈的跨界融合。其中包括智能交通行业、汽车制造业、车载装备业、信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运输管理业、地图导航业和创业投资等一起通过大数据技术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展现了美好的创新驱动发展前景。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是智能交通产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还不够显著。三是智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亟需发展壮大。


各位嘉宾、朋友们,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一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智能交通领域更是如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发展智能交通必须掌握卡脖子技术,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切实提高我国智能交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智能交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成为数字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