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科层束缚:华为的铁三角模式|《战法》领读
案例·商业报道 · 2023-10-03
值此国庆黄金周,嘉宾商学祝各位节日快乐。国庆是出游的好时节,也是读书充电的好时机。节日期间,我们特推出由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撰写的《战法》领读系列文章,解读优秀的商业案例,让我们一窥全球顶尖企业们的战法和武器。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二篇文章《冲破科层束缚:华为的铁三角模式》。以下,Enjoy~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道理虽然动听,却不是处处如此。很多公司规模扩大了,分工明确了,但是各部门协调出现了问题,产生抱怨其实也正常,毕竟,很多时候做销售的不一定懂产品逻辑,做产品的也不太精通技术,而多数技术人员也不太懂前台业务。
这看起来是难以克服的成长的烦恼,度过了天天扎在一起、“通信基本靠吼”的创业阶段,各个部门有了独立的办公室、楼层甚至不同地区的总部,各自为政,业务也就很难灵活应变。有一个经典的定律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叫作“华盛顿合作定律”,这是指: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永无成事之日。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公司通过组织设计来突破科层制(如下图所示)这个壁垒。我们今天已经把这一套分级架构制度运用纯熟,以至于默认它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组织形式,但其实并非如此。科层制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又称为“官僚制”,即通过层级来分配组织的权力,根据职能和职位进行参与者(员工)的分工和分层。
在这套体系内,纵向上,员工遵循等级制度原则,下级受上级的管理监督;横向上,员工每个人各司其职。整个组织就像一台“德国制造”的精密机器,有效运转起来。在整个20世纪中,科层制和官僚集权理论可能是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科层制组织也被视为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最为理想的组织结构。
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科层制显然会有一些不太适应的地方,比如在科层制的管理下,我们的组织会显得过于机械,运转得过于线性,同时缺乏灵活性,很难及时地调配组织交付,及时响应客户要求等。
为了解决这个普遍的问题,华为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不断地去探索、试错和积累经验。最终,华为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还被很多企业学习和应用,它就叫“铁三角”。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会看到铁三角是如何冲破科层制的弊端,为我们创造高效率,让组织变得更加健康的。
1、从“单挑”到“团战”,指令性调配人才
任正非有句名言:“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呼唤炮火。”他的言下之意就是,让离客户最近的人去做决策。但是,如果仅有一个人离客户最近,并且仅由他自己去做决策,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这背后有一个故事。2006 年,华为经历过一次惨痛的教训。华为苏丹代表处在一次投标当中失利了。当时,华为的竞争对手采用的是太阳能和小油机电共同发电的“光油站点”,而华为采用的是大油机电。
竞争对手的运营效率更高,客户当然会采纳一个相对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方案。华为显然就失利了。其实,这次失利非常令人遗憾。因为,客户在和华为员工沟通的时候,已经说过这个要求了。但是,对接员工没有很好地将其传达给负责产品设计和交付的团队,这是一次信息沟通的失利和遗漏。
为什么会遗漏呢?因为整个过程完全由客户经理一个人单独和客户沟通,其再和产品经理、交付经理沟通。这样容易遗漏信息,还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客户线不懂交付,交付线不懂产品,产品线又只关注报价。
最后,每个人只关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这就会出现很多不专业的情况,解决方案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一个大订单就这样流失了。
在这个事件之后,华为立即吸取了教训,组成了三人小组:由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和交付经理三个人组成团队进行决策,这就是所谓的华为铁三角团队。
这里面有一个技术细节:这三个不同的部门有这么多团队成员,怎样挑选合适的人呢?华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指令性调配人才,从不同的岗位按需把人才调配到这个铁三角小组当中。
这三个人一旦被挑选出来,就会形成一个非常紧密的作战小组,他们一起去见客户,一起去做产品,一起去谈交付,一起工作,甚至要一起生活,进而形成一个非常严密的绑定关系。
2、从“集权”到“分权”,把握授权可控度
回到华为苏丹代表处失利的案例,我们深挖一下华为失利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华为在一线的这名员工离客户很近,但是他没有决策权,而有决策权的员工又不在客户身边,所以这样会形成一个时间差。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团队无法在现场决策。
对此,华为痛定思痛,决定把这个决策权下放到一线,这就是开篇说的那句名言——“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呼唤炮火”。
但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历来如此。在建立分权体系的时候,公司需要考虑很多变量,比如受委托的执行人决策失利了怎么办,放权过度了怎么办。
这就需要公司对权力加以约束了。华为非常重视授权的可控性,任正非的做法是“授权而不彻底放权,对权力加以监督和干涉”。以此为前提,华为的授权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带责授权。一个员工一旦获得了一项权力,就相应地获得了一项责任,责任也是自动获得的。所以,这个员工一定要对自己的责任负责,这就避免了员工滥用职权。
第二个原则叫单项授权。这就是把权力限定在特定的一个项目,特定的一个活动,特定的人身上。一旦这个项目结束了,这项权力也就被撤销了。这就保证了决策人和项目之间关系的灵活性。
第三个原则叫条件授权。这就是只在特定的条件下给一个人授予一定的权力。比如,这次华为苏丹代表处失利了,需要有人去善后,成立一个善后小组,那么华为会暂时给这个善后小组的领头人一个授权,等他处理完这件事情,他的权力也就随之结束。这是控制时效性。
其实,不光是华为,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优秀的企业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充分授权给一线员工带来的好处。比如,在海底捞,你吃火锅的时候,会有笑容可掬的服务员来为你服务,他不光态度好,而且是有一定权限的,比如,送你一道菜,或者给你这一顿免单等。
海底捞授予员工一定的权力,也赋予了员工更强的责任心。员工会从真正意义上更好地为顾客服务,让顾客通过他喜欢这个公司,喜欢这个品牌。
3、从“响应”到“出击”,协同专业性技能
现在我们的精英部队已经组建好了,决策权限也已经前置设定好了,团队可以出击了。我们组建这个精英小组的目标是打胜仗,是打赢一场“战争”。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一讲这个小组是如何聚焦销售目标,并赢得一个客户的。
任正非认为:“铁三角并不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制约体系,而是紧紧抱在一起生死与共、聚焦客户需求的共同作战单元。它的目的只有一个:满足客户需求,成就客户的理想。”
铁三角团队是如何做到的呢?华为铁三角团队的成员要先在一起研究客户,充分地研究客户的业务,研究出这个链条上,每一个客户关键人的决策范围,他们的职责,梳理客户的公司组织结构图,并且熟悉整个客户公司的运作流程。
这个铁三角的设计初衷,是让小组在面对客户的时候,要做到主动地出击,而不是被动地响应。为此,在做组织设计的时候,公司要根据自身的业务以及客户的需求去思考。公司需要知道自己到底在面对什么样的客户,客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结合客户的需求,公司要搭建什么样的组织和团队去应对。公司只有充分地了解对方,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最后,有两个点需要提醒一下各位读者。一是,虽然我们在前面说了科层制的问题,但在一个比较大的组织当中,科层制还是一个基础的组织方式。因为它能够层层明确分工,根据不同的职权范围,把大家的岗位安排得更加科学。这个铁三角的小组织,更多的是一个灵活应变的方式。二是,铁三角只体现了华为的需求,公司管理并不一定限制在“三”这个数字上,其核心思想是把最需要的部门在一个项目中拧在一起。
作者 | 吴婷
出处 | 《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