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们的网综大生意,与时间赛跑 | 嘉宾案例

首页 · 2018-12-10

当网综历完“野蛮生长”阶段,李诞们的网综大生意究竟好不好做?


导读:


作为市场上最成功的两个网综IP,《奇葩说》和《吐槽大会》分别走到了第五季和第三季。由于准确击中了年轻受众的兴趣点,它们火得又快又直接,在收割流量的同时,冠名和广告每年能带来上亿的收入。


但是,吸引流量的除了有内容本身外,明星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明星的出场费,就足以让网综成为一门烧钱的生意。


更为突出的问题出现在米未传媒身上,在《奇葩说》爆红以后,他们筹划了好几档综艺节目,但是却很难复制《奇葩说》的成功。第五季《奇葩说》开播以来,明显遭遇了IP老化、观众断档的问题。在成功满足了90后用户的口味后,更年轻的用户似乎有另外的喜好,然而米未传媒还没有找到它。


网综捧红了李诞等人,但是从《奇葩说》的发展来看,即便是非常专业的内容团队,也要面临捕捉新口味的挑战。如何始终get到年轻人的兴趣点,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当李诞的个人感情生活都已成为网友的热议,你就应该明白,网综的造星及对整体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已经超出几年前人们的想象。


自“网综元年”2014年以来,网络综艺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逐步逼近电视综艺。几年后的现在,当网综已经历完“野蛮生长”阶段,“李诞”们背后的这门生意,到底好不好做?



《吐槽大会》刚蹿红,估值就缩水?


毋庸置疑,李诞蹿红是因为《吐槽大会》。


腾讯视频季播节目《吐槽大会》于2017年1月8日首播,以网络独有的“吐槽文化”为切入点,每一期节目邀请一位话题名人,让他们接受吐槽和自嘲。每个嘉宾扮演不同的火力点,遵守事先写下的脚本,互相调侃糗事,假装讨厌彼此。


脱口秀艺人李诞作为常驻嘉宾,妙语连珠的吐槽与对形象无所谓的态度,让人们迅速记住了他,今年年度金句之一的“人间不值得”便是出自于他。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吐槽大会》背后,这家以美式喜剧为核心生产力的内容公司——笑果文化的联合创始人。


成立于2014的笑果文化虽然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在相继出品《今晚80后脱口秀》《今夜百乐门》《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之后,颇受资本青睐。


2016年9月,笑果文化获得来自王思聪的普思资本Pre-A轮融资;2017年4月,笑果文化完成1.2亿元A轮融资;随后在2017年5月,又宣布完成A+轮融资。至此,笑果文化总体融资金额已经超过2亿元,公司估值也达到12亿元


             当网综历完“野蛮生长”阶段,李诞们的网综大生意究竟好不好做?


笑果文化不仅融资速度快,这几轮融资背后的投资方也大有来头,涵盖多个知名投资机构,不仅有黎瑞刚的华人文化,且从各家的投资情况来看,包括华人文化、普思资本、南山资本等投资方在内,在首次投资笑果文化后,随后均又进行过跟投。


与资本的热涌相映衬的是《吐槽大会》的IP力量。以今年2月刚刚完结的《吐槽大会》第二季为例,节目播放总量超18.3亿次,单期播放量最高为2.2亿,微博平台同名话题“吐槽大会”阅读量达24.1亿次。


数据显示,笑果文化2017年营业收入1.82亿元,净利润为1707.49万元,笑果文化CEO贺晓曦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吐槽大会》第二季招商金额接近3亿元,创下了喜剧脱口秀网综招商的新纪录。


然而,3月30日,游族网络发布的一纸公告,却揭示了笑果文化估值缩水近半的现状。根据游族网络发布的股权转让公告显示,公司拟以600万元转让笑果文化1%的股权,这意味着笑果文化的整体估值只有6亿元,与一年前的12亿元估值相比,缩水了近一半。与此同时,这次股权转让公告也第一次披露了笑果文化的财务状况。


在业内人士看来,笑果文化12亿元的估值是在增资时估算的,而6亿元的估值则是此次股权转让时估算,二者在价格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股权转让的价格过低,也会给上市公司的股东带来潜在的影响。况且,现阶段国内喜剧行业存在大量的需求缺口,尤其是人们每天需要面对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往往选择观看喜剧帮助自身放松心情,在此情形下,有清晰商业模式的喜剧内容产出公司更容易获得市场与资本的关注。


行业人士指出,综艺节目本身就是个“烧钱”的生意,《吐槽大会》之所以能收获比同类型节目更多的关注,与明星带动的流量不无关系。从吐槽大会的呈现形式可以看出,每期需要一位具有话题性的明星作为主咖,还需要多位明星作为嘉宾,仅这些明星的出场费就是一笔相当大的支出。然而,能为公司创收的入口主要还是广告,以及少量的内容授权和商演收入,渠道较为单一。


据悉,笑果文化也在对公司业务架构和商业模式进行探索。笑果文化董事长叶烽曾公开表示,“笑果文化不是一家制作公司,而是涉及脱口秀全行业、全产业链的公司,一定要有头部内容的带动、编剧团队和线下的演出。”


贺晓曦也曾透露,公司将在打造头部内容的基础上,完善在运营、商务、渠道等方面的能力,从单纯的内容公司向全行业商业公司转变。据悉,笑果文化目前已经成立了子公司笑友文化,在各地组建线下校园俱乐部、城市俱乐部,挖掘脱口秀新人,同时还成立了笑亿广告,主要负责商务广告方面的工作。


“脱口秀是个新兴的领域,没有太多可以整合的资源,因此这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需要公司主动去完善、补足,特别是有营收拓展空间的线下布局。”演出行业评论人分析指出,B端的广告收入现阶段可以让笑果文化实现盈利,但是公司必须在C端找到成熟高效的变现模式,除了线下的俱乐部,还可将线上内容转化成剧场演出的形态,甚至可以尝试和政府、房地产合作作为商业体,来运营商业演出。


显而易见,虽红了一个李诞,以其身后公司为代表的国内综艺生意,依然需要全行业的持续摸索与试新。



《奇葩说》IP老化


由李诞进行串联,今年由他加入嘉宾矩阵、已生长至第五季的网综《奇葩说》,已成为国内综艺生意的经典案例与典型代表。


2013年,马东离开了他工作了12年的中央电视台,同时还带走了央视最年轻的导演——央视综艺节目《喜乐街》的总导演牟頔。牟頔带着她的30人制作团队来到了爱奇艺,出任首席内容官。


2014年11月,筹备了一年多的全网第一档辩论类真人秀节目《奇葩说》上线,节目以高晓松和蔡康永担任常驻嘉宾,各大具有点击效应的名人明星出任单期点评嘉宾,加上每场十几位“奇葩”辩手,共同组成“旨在以辩论的形式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娱乐矩阵”。上线首日,节目点击量24小时即破百万。据悉,《奇葩说》第一季冠名总投入5000万,创下当时互联网综艺节目的最高冠名收入。


2015年9月,马东带着牟頔、刘煦出走爱奇艺,创办互联网内容制作公司米未传媒。刘煦曾于2005年至2010年任职搜狐市场,2010年至2015年为爱奇艺娱乐中心内容营销负责人,负责《奇葩说》及多档节目的商务运营。


因为《奇葩说》的巨大影响力,米未传媒成立之初,即获得由创新工场领投、娱乐工场(LP包括马东、徐小平、王强等)跟投的天使轮融资。


2015年年底,米未传媒宣布2016年会与优酷土豆达成战略合作,届时会有数个新IP登录优酷土豆平台。也就是说,接下来无论是爱奇艺还是优酷土豆,都能看到米未推出的热门IP节目。


2016年2月24日,米未传媒对外宣布公司已获得A轮融资,投资方是基石资本,本轮融资估值高达20亿元。


              当网综历完“野蛮生长”阶段,李诞们的网综大生意究竟好不好做?


作为米未传媒最为成功的IP,据米未传媒数据显示,《奇葩说》第四季总招商近4亿,相比于第一季5000万的冠名费,商业价值飙升,核心粉丝群超过1000万;而早在今年《奇葩说》第五季招商之初,四席超级赞助席位即被抢占一空,第五季的招商总额更是创下了奇葩系列的最高纪录。至此,“奇葩”系列创下了总招商额15亿的数额。


2016年6月6日,米未传媒的音频节目《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FM上线, 一天之内,售价198元一年的课程便售出25731套,销售额突破500万。到了2017年3月,《好好说话》音频产品获得约16万付费用户,营收超过3000万,同名书籍在京东单日销售量突破13000册,加印7次。


米未传媒甚至还推出两款产品,通过“米未小卖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一款是瓜子,另一款是手工皂。其中,“粑粑瓜子”这款脱胎于米未内容的瓜子一度卖断了货。据马东自己在微博爆料,一个周末就卖了2万罐,换算下来大概是4.4吨,还是用至少7倍于市场的价格卖掉的。


马东给自己的定位是,不准备建立一个更大的生态,只把米未传媒定位成一个基于内容逻辑的内容生产商。


2016年6月,马东发布了米未的发展体系——从价值内核和“有趣”出发,构建“XYZ轴”模型进行发展。X轴是米未的核心——内容生产,Y轴是通过内容产生的上下游业务,Z轴则是米未传媒的投资布局。


业内人士解读,米未的内容生态是:核心创意所产生的知识产权价值向这件事本身的上下游来延展,不是靠横向发展去做更多的内容,而是让一件事情在纵向上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为被称为“内地第一个敢说真话的综艺”,在优质综艺营销基因与高商业价值平台赋能下,《奇葩说》系列在品牌合作的形式和效果上屡登高峰,然而,作为米未核心的“内容”王牌,却突然受到了质疑。


今年9月,被米未寄予着厚望的《奇葩说》第五季回归,新的赛制、新的规则、新的奇葩,却没能如期迎来新的观众。


第五季开播前,米未CCO牟頔一再强调,团队需要摒弃自我膨胀和自嗨心态,“找回四年前的我们”。在《奇葩说》第五季筹备之际,马东就公开表示,这一季《奇葩说》是拍给95后、00后看的,“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年轻用户进来。”


然而,新一季选手“嘶吼式的辩论,撒泼式的表演,毫无逻辑缺乏营养的内容”,成了槽点。面临IP老化、口碑下滑、用户流失……的境况,如何获取新的粉丝,俘获当下年轻人的心,成了米未团队突围的重心。


事实上,成立四年,除了《奇葩说》保持稳定,米未试图开拓的其它节目均不够顺遂。主打户外健身的《拜拜啦肉肉》反响平平;《饭局的诱惑》到了第二季,也没有了下文;《好好说话》项目过于小众;马薇薇主持的《黑白星球》在播出几期后,便遭遇停播下架;而变种于《奇葩说》、反响不错的《奇葩大会》却在第二季同样遭到了下架整改的命运。


不单单是米未传媒,内容生产型文化公司现在与未来的竞争力,都是懂得改变与创新,理性地将培养新受众与老受众的效应进行权衡。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过了爆发性增长的阶段,网生内容里综艺的消费者面临激增的数量天花板,综艺节目的数量已出现超过观众时间承载的征兆,网综深耕竞争的下一步,必然只能是适者生存。


文 | 郭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