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通用为何亲手埋葬电动车?

嘉宾校友 · 2024-01-31

2003年7月24日,好莱坞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大批影视明星聚在一起,竟然是为了送别一台车!


什么车有这么大排面?难道是韦恩少爷的蝙蝠车?


不卖关子了,他们送别的是全球首款可量产的纯电车——通用EV1。


没错,纯电车的鼻祖不是特斯拉,也不是丰田和比亚迪,而是通用。1996年EV1下线交付,那时马斯克还在给《纽约时报》做软件。


通用为什么会成为纯电车鼻祖?又为什么会从鼻祖变成纯电差生?下面就为你揭秘。


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刮起了环保风,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加州定下目标,从1998年开始,加州的汽车厂要保证纯电车销量至少达到总销量的2%,否则,就不允许在加州卖车。


作为本土一哥,通用不得不发力。而且他当时仍然是全球销量王,有足够的财力搞研发。


通用摆了摆手,从指缝里掉出来10亿美元,EV1闪亮登场:外形足够酷炫,续航也达到八九十公里。它不止征服了环保人士,还打入好莱坞,像影帝汤姆·汉克斯、《勇敢的心》导演梅尔·吉布森都激情下单,甚至免费给它做推广。


可是这么一款足以颠覆行业的产品,却被通用亲手杀死了。2003年,通用召回所有EV1,统一销毁,这才有开篇那场特殊的葬礼。


为什么通用这么快就放弃了?表面看很简单,不赚钱。10亿美金搞研发,只换来1200台的销量,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烧。而且加州关于纯电车比例的限制后来也取消了。


但是跳出通用的案例,你会发现,历史总是相似的,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却弃之不用;诺基亚曾是手机王者,面对智能手机却慢得像老太太。


这些让人唏嘘不已的案例,都可以用“破坏式创新”来解释。


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我也现场聆听过他的讲授,他注意到,很多大企业在遇到市场变化或技术变革时,往往会被后来者反超。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或忽视了客户,相反,他们非常重视客户需求,也愿意投资新技术,但他们最终却失败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企业重视的是“延续式创新”,也就是根据主流客户的需求,来提高成熟产品的性能。比如燃油车,90年代的主流客户看重的是续航、速度、安全,那大企业自然也看重这些。


而“破坏式创新”是颠覆式的,它创造的价值主流客户并不认同。而且在发展的初期,“破坏式创新”的性能往往低于现有技术,目标市场很小,看不到太大的市场前景。与此同时,又要保持巨额投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


回头看当时通用的处境,纯电车的主要指标都落后于燃油车,主流客户不可能买单。愿意买纯电车的,只是一小批环保主义者,和思想前卫的社会名流,这个市场太小了。与其在这投入,不如开发几款更牛的燃油车。


所以对领先企业来说,忽视“破坏式创新”,投入“延续式创新”,是短期内非常经济和明智的选择。但是从长期看,这也是他们跌落神坛的根源。


“延续式创新”虽然也能改进产品的性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创新提高性能的速度会变慢,甚至过载。比如理论上汽车的速度可以不断提高,但提高到一定程度,就超过客户的需求了,因为公路都是限速的,谁能一直飙车呢?


而“破坏式创新”的产品结构通常更简单,降价空间也更大,只要创新方向没问题,总有一天会超过“延续式创新”,并夺走主流客户的需求。


理解了“破坏式创新”,再来看汽车行业就清晰多了。为什么即使在2008年,特斯拉超跑已经在全球吸粉了,燃油巨头们还是慢吞吞。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有车企对纯电车有所怀疑。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评价体系里,做纯电车不经济。


但是随着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技术的高歌猛进,纯电车在各项性能上全面超越燃油车,已经近在眼前了。


婷姐给你留个问题,你所在的行业有没有“破坏式创新”?对你所在的企业有没有构成威胁?你有没有可能成为“破坏式创新者”?来评论区聊聊吧。


作者 | 吴婷

参考资料:

[1]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创新者的窘境》. 中信出版社. 2015年

[2]鲍勃·卢茨. 《绩效致死:通用汽车的破产启示》. 中信出版社. 2013年

[3]招商证券. 通用汽车:百年繁荣与衰落. 搜狐网.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