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迈向4万亿

首页 · 2024-08-19

四大直辖市,重庆除了地盘最大外,好像没什么存在感。


但今年上半年,重庆再次用经济数据证明,优秀的人不需要太高调。


7月19日,重庆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按不变价格计算,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6.1%,超过北京的5.4%、天津的4.9%和上海的4.8%,位居直辖市之首。


另外,跳出直辖市的范畴,从经济总量来看,2024上半年重庆以1.5万亿元的GDP总量超越广州,延续2023年的优势,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之后的全国经济体量第四名,“北上广深”过时了,以后得叫“北上深重”。


这还只是当下的成绩,不是野心。今年6月,重庆提出到2027年,GDP要迈上4万亿元的台阶。这意味着2024-2027年的4年间,重庆GDP年均增速要超过8%,远超全国整体增速。


经济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中国汽车第一城”“全球笔电第一城”以及有望冲刺的“中国工业第一城”,才是重庆经济的底气。


1、想致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重庆经济能建起“三座城”,离不开“海陆空河”四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搭建。


重庆所在的成渝双圈地处西南腹地,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有天然的区位优势。长江黄金水道贯穿东西,连接了整个长江经济带,重庆造的汽车,可以顺流东下,直抵东部消费中心,甚至直接从长江口出海,卖到全球去。


重庆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长江水道与后来铺设的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渝满俄”国际铁路等,构建起东西南北四向对外开放通道,是中国内陆走向全球的重要枢纽。


西边修好路,后来南边的路也安排上。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衔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中心,‌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辐射国内70个城市、覆盖东盟7个国家以及、通达全球490个港口。


而重庆的空中线路在2004年以前并没有优势,国际航线中,也只有多尼尔、E145、运-7、图-154、麦道82等为数不多的飞机起起降降,架次有限。2004年以后,随着T2B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后,T1航站楼经过改扩建改为国际(地区)航班专用航站楼,重庆航运能力才开始提升。发展到现在,重庆江北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近40万吨,旅客吞吐量4465.72万人,排进全国前6名。


2、小摩托,大汽车


有了致富路,还差一本致富经。


重庆致富经的第一页就是汽车。重庆制造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第一辆车由长安机器制造厂生产。从早期的军车制造到改革开放后的“军转民”探索,再到“摩帮”兴起以及随后的“摩转汽”浪潮,最终走到今天的“油换电”时代更迭,重庆汽车制造产业一直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70年的时间里,重庆创造了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史的“第一”:1965年,我国第一座重型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现重庆红岩重汽)成立;1981年,嘉陵摩托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这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品牌;2015年,重庆市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


直到今天,重庆依然站在汽车制造行业的顶端。2024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121.4万辆,位列全国城市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汽车第一城”。


汽车制造业对重庆GDP的拉动作用也显而易见。据重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重庆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6%,而汽车制造业的增速则高达30.3%,大马拉快车。


3、空手套,笔电王


重庆“生意经”第二页写的是电子产业。早年间说到电子产业第一,“世界工厂”东莞站出来,没人敢多说一句。然而到了2007年左右,沿海地区人口红利消散,大批对外贸易的加工业在这里卷不动了,开始寻求新的劳动力红利区,沿海第二梯队的苏州、珠海、合肥等成了它们的新目的地。


按道理,重庆作为内陆城市,在出口加工业这事儿上是没有优势的。重庆加工的零部件要出口,走水路要先走2800多公里的长江航道入海,走陆路要开1700多公里到上海,才能和沿海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


但架不住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支点”。那时候沿海城市出口欧洲要先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横跨大西洋,但重庆有渝新欧班列。渝新欧班列开到欧洲只要半个月,而海上航线的费时是它的两倍之多,这还是在天气好、治安好的理想情况下。


所以说,渝新欧班列是重庆打造“西部电子产业第一城”的重要砝码。2009年,重庆找惠普谈判,建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惠普当时很懵:兄弟,我做的是全球化生意,把厂建重庆,你从重庆发到沿海再运到海外,里外里多跑几千公里,我图什么啊?

重庆说:别慌,我给你建条铁路,直达欧洲,速度超级加倍。

惠普犹豫了:那你也没有生产商啊。

重庆说:没事,咱把沿海的生产商搬过来!

惠普受宠若惊,火速下单。


同一年,重庆拿着惠普的单子找到富士康,跟郭台铭会谈三个半小时,敲定了富士康“搬家”一事。2008年9月,重庆签订了两个重大项目落地协议:“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


两只金凤凰飞进重庆之后,百鸟来朝,在此后两年内,1000多家电脑零部件厂商落户重庆,“西部电子产业第一城”也有了雏形。


而重庆当初给惠普的承诺也很快兑现:2014年,生产电脑6400万台,占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的40%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那一年,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的工业总产值为25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3.5%;其中,进出口总额就有2200亿元,对重庆进出口的增速贡献率为32%。


直到今天,重庆依然稳坐“全球笔电第一城”的位置,2023年,全球近五成笔记本电脑“重庆造”。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用于为重庆笔记本电脑产业打通销路的渝新欧班列,成为内地城市走向世界的样板路径,在渝新欧之后,又有成都的蓉欧班列、郑州的郑欧班列、武汉的汉欧班列等十余个城市的欧洲班列开通,这些被统称为“中欧班列”。重庆在享受着“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一身份的同时,也在反哺自己的兄弟城市。


4、从制造到创造


2023年,重庆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9.14亿元,深圳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3015.32亿元。重庆与“工业第一城”深圳的距离正在慢慢拉近,这也被很多人解读为“重庆和深圳竞争工业经济第一城”。


但重庆的夙愿不只是工业第一城,而是要将重庆制造升级为重庆创造。


因为老的生意经后劲不足,笔电面临市场饱和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压力,汽车行业在经历新能源的更新换代,重庆不进则退。


近几年,重庆正围绕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排头的“3”代表聚力打造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其一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理解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其二是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可以理解为基于笔电生产基地优势的转型升级;其三是先进材料产业,辅助其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它们也是重庆GDP突破3万亿后寻求新增长的最主要支撑。


不难看出,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其实就是基于重庆工业的两大基础“第一城”而拔高的“新城”建设。“汽车第一城”靠的是摩转汽的基础制造,“笔电第一城”靠的是品牌代工,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目标则是高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则是重点围绕高科技创新而展开的发展新思路。

其中成果最丰硕是车企赛力斯:问界M9在2024上半年销量稳居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第一,创造中国豪华车型销售新纪录。7月底,赛力斯以28个月下线40万辆新车的成绩,成为最快实现40万辆下线的中国新能源品牌。


如何从传统燃油车转型为智能纯电车,这不只是赛力斯的课题,也不只是重庆的课题,更是全国制造业城市及企业家的课题。


8月24日,嘉宾派重庆站访学即将启动,届时我们将深入赛力斯企业,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创新秘密。



作者 | 姚露

出品 | 嘉宾商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