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英特尔犯过的3大错误

嘉宾校友 · 2024-09-26

芯片圈大地震,高通被传出要全资收购英特尔。虽然还没提出正式收购要约,但这个消息足够震撼了。


英特尔是美国老字号,自从1968年成立以来,先后带火了存储芯片、PC、服务器等多个市场,现在依然是CPU老大,巅峰时市值3000亿美金,今年不到千亿。高通主要做手机通讯芯片,抓住了后来的智能手机浪潮,才在芯片圈混出名堂,从走红到现在,不到20年时间。


高通收购英特尔,就好比拼多多收购阿里、蔚来收购上汽、小米收购联想,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磅事件。


收购能不能成功,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今天我在想的是,英特尔何以至此啊?我就从它最近20年里犯的三个错误讲起。


英特尔的巅峰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它跟微软达成“Wintel”联盟,垄断PC市场,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3000亿美金市值,可谓一览众山小。但是没过几年,它就犯了历史上第一个大错:错过收购英伟达。


2006年,英特尔的友商AMD以54亿美元收购ATI。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CPU市场格局已定,GPU成为巨头新战场。看起来好像是AMD当了大冤种,但其实这是以资本换时间,以收购的方式跨界扩张,成本最低、速度最快。


就像比亚迪当年从做电池跨界到做汽车,也是通过收购秦川汽车实现的。


一看老冤家动手了,英特尔当然不能闲着,你收购ATI,我就收购英伟达。


今天3万亿市值的英伟达,在当年市值也就100多亿美金,英特尔又不差这点钱,但是管理层却因为“该给黄仁勋什么职位”吵个不停,给高了吧,英特尔的元老不乐意,给低了吧,黄仁勋又看不上,这场收购最后竟然不了了之了。


如果当初把英伟达买下来,哪怕只买1/30的股权,也是一个英特尔的体量啊。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错过一场收购就算了。真正要命的是英特尔的第二个错误,坚守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也就是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三步自己全包。


这其实是芯片公司的初始模式,AMD、德仪一开始都这么干,AMD创始人桑德斯还有句名言:“真男人就该有自己的晶圆厂”。


这样既能多赚钱,又能防止卡脖子。唯独有一个问题:效率太低了。


什么都做,必然什么都做不好。尤其是出现颠覆者的时候。


台积电就是那个颠覆者,它只做芯片代工。


进入90年代,芯片产业大爆发,设计的门槛比较低,不需要投入几十上百亿建工厂,于是涌进来一大批新玩家,比如高通、英伟达。


他们只管设计,制造包给台积电,都能把效率发挥到极致。


而英特尔既要跟专业的设计厂拼设计、又要跟专业的代工厂拼制造,根本忙不过来,于是逐渐掉队。


2020年7月,时任CEO鲍勃·斯旺公开表态:考虑找代工厂来制造7nm芯片,因为英特尔自己的工厂可能永远赶不上进度。


你要问了:为什么英特尔非要坚持IDM模式呢?


因为它逐渐形成了“只打磨、不创造”的文化。这正是第三个问题,也是最直击本质的问题。


只打磨,就是在成熟的业务或者模式上精益求精。


比如Tick-Tock计划。


“Tick”年提升工艺、把晶体管做得更小更精密;“Tock”年不研究新工艺,只革新微架构。相当于1年专注做方案,1年专注把方案落地,2年1个周期交替着来。


这样可以把IDM模式发挥到极致。但你发现问题没有?“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当行业发生了巨变,你是要沉迷于成熟业务的细节打磨,还是要跳出来研究创新方向、制定新战略呢?


比如跟苹果的合作就让人扼腕叹息。英特尔在已经拿下苹果电脑芯片订单的情况下,竟然拒绝了为苹果手机造芯片。当时的CEO欧德宁说,乔布斯给的订单价格太低、数量有限,手机芯片又是全新领域,投入太大,有那经费,用来提升Tick-Tock效率多好,这样PC和服务器业务的利润率还能提高不少。


你看,满脑子都是守成,必然导致不创新。


如今英特尔市值只有不到千亿美金,不到自己巅峰期的1/3,更不到英伟达的1/30,曾经的带头大哥成了小兄弟的收购对象。这叫什么来着?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的超越。


当然,英特尔也没有躺平等死,比如准备为旗下的芯片代工业务设立子公司,独立运营,跟IDM模式说拜拜。


英特尔还能不能重振雄风了,来我的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作者 | 吴婷


参考资料:

[1]高通突传计划全资收购英特尔.界面新闻.2024

[2]"Tick-Tock"钟摆不停 英特尔奋斗不息.中关村在线.2011

[3]英特尔的代工往事.半导体行业观察.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