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中式快餐第一股”,老乡鸡创始人40年创业血泪史首公开

校友名录 · 2025-01-20

近几年,餐饮行业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在内卷的环境下艰难维生。来自安徽的国内快餐连锁品牌老乡鸡,却凭借其独特的全产业链模式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在全国遍地开花,实现了门店数量快速扩张。


这家拥有1400多家门店的全国最大中式快餐企业,2024年凭借一份20万字的《老乡鸡菜品溯源报告》,给予消费者对食材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互联网上走红并收获大片叫好,为中国餐饮界注入了诚信的力量。就在2025年初,老乡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中式快餐第一股”。


在嘉宾派的课堂上,嘉宾派第10季校友、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曾5度授课,主题分别围绕品牌营销、数字化、企业文化、财务管理,在2024年菜品溯源报告公布后的第二周,束从轩又带来《老乡鸡没有秘密》的主题授课。其每一次授课,都深受欢迎、反响热烈。


2024年12月下旬,嘉宾派访学再次走进安徽老乡鸡总部。秉持坚决不能重复的原则,束从轩又从企业经营的战略角度,为嘉宾派企业家校友带来题为《企业和企业家的战略选择与定力》的授课,讲述了其多年来在一线的打法和策略,以及餐饮传奇大起大落背后的故事。


以下为束从轩授课精编版,enjoy~


1、企业家必须经历危难


在座的嘉宾派企业家校友,大家好!我之前已经在嘉宾派课堂上讲过5次课,是嘉宾商学的老朋友了。今天的开场,我给各位讲讲早年间创业的故事。


犹记得,我最早创业的目的,不是暴富,而是最本能的生存。当时,我从部队当兵回来,家里留给我的就只有几亩地。大家都知道,养鸡对资本的要求并不高,资金多可以养一万只,资金少可以养一千只,再少点一百只也行。也就是说,养鸡的进入门槛很低。


为什么会想到要养鸡呢?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农村推行,到了1982年,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升,市场上的粮食越来越充裕。因此,我创业养鸡的想法相当原始和朴素,就是想通过养殖转化多余的粮食来挣钱。这是一个市场机会。


创业起步后,不久就遭遇挫折。当时,我开办了一家鸡苗孵化场,结果由于经验不足,大量鸡蛋孵化失败,还被别人告上了法庭。


自知不占理,我在法庭上一句话也没说,然后就被法院判处强制执行。后来,家中仅有的家具,如电风扇、衣柜等等,全都被贴了封条。


那个年代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经商打官司再寻常不过,但在当时,吃了官司还打输了,几乎相当于人生毁掉了,等待你的会是狼狈不堪的境遇,村里人往往对你另眼相待,甚至都懒得和你搭话。


但我自己心里很清楚,我又不是干了偷人抢人、作奸犯科的事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于是在心底暗自下定决心,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这个过往的小故事,讲给在座的企业家校友听,是想表达一个观念,即:创业的路途有千难万险,大大小小的困难都会经历,这很考验一个人的韧劲。几乎所有成功的创业者,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这段时间的创业,完全是在农村,不仅与鸡同吃同睡,而且村里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几乎每天,我都要去距离几公里的镇上买孵小鸡的鸡蛋等原材料,全程靠肩挑身扛,非常之艰难。


到了1990年,我从乡下发展到了小镇上,出门就是大马路,可以用三轮车去周边集镇拉货。为此,我不顾村人劝说,放弃了家里的田产和牛等“生产资料”,一定程度上,无异于断了自己的退路。但至此,我们的挣钱能力和规模都开始逐步提升。


2年后,我花了4800块钱,安装了当地第一个私人程控电话。当然,这并不是为了装门面、耍阔气,而是为了做生意更方便。之后,又花16000元买了“大哥大”手机,当时“大哥大”在室内信号不好,常常需要拿在大马路上找信号,别人会误以为是炫耀,这也是创业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老乡鸡的基因里,很早就有对前沿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的意识,为后来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水平奠定了基础。1994年,我们成为全省养殖行业中首个引进电脑孵化器的企业。购入电脑孵化器的过程,也是克服了天大的困难。


首先,我们当时手头的现金仅有几万块,而电脑孵化器的投资额高达三十多万,需要四处“找钱”。更要命的是,我们的合作方,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卖掉了我们原先的孵化器,导致我们一时间没了设备,原材料20天左右就会报废。为此,我甚至辗转找到当地的一个正厅级干部,向他“求救”。之后十天十夜争分夺秒地拼命干,才最终化解了这次危机。


祸兮福之所倚,在电脑孵化器的加持下,我们的生产效率有了质的跃升。就在这一年,我们赚到了第一个50万元。但正是突如其来的财富,很快让我又走错了路。


由于不想过于依赖养殖,我就想新增一条业务线,于是便又开出了一家饲料厂。本以为凭借自己在业内的商业伙伴关系,能够顺风顺水。结果天不遂人愿,我们生产的饲料,一方面短时间没有够硬的品牌力,另一方面退货率非常高,导致砸进去的钱全都血本无归。


一年下来,竟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身边围绕着一群讨账的债主。那一年春节,我甚至一度冒出跑路的想法,但责任和理智还是让我坚持了下来。


当企业在某一个赛道的业务跑不通的时候,需要果断地“断舍离”。尽管当时很多利益相关的人劝我不要放弃养殖场业务,但我决然地表示,就算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做了,这样才把话给呛死了。因为这时候我已十分清楚,对于当时的我们而言,养殖场是一个大坑。


什么叫企业家?企业战略有什么重要性?正是经历过上面这些种种危急关头,一个创业者才会真正搞懂其中的含义。



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在嘉宾派课堂授课


2、为什么要冒险改行?


2000年的时候,一步大棋的落子,让我的企业实现了惊人的一跃。


现在回看,企业的腾飞机遇,有时候来得出乎意料。那年,一个从大厂跳槽到我们公司的高管,突然间失联了,一个大活人,怎么着也找不到。过了一阵,他突然来电说,自己已经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因为还有一些业务未完成交接,所以我就去上海找他,把事情谈清楚。


上海的这家公司是一个上市的大厂,主要做的是出口生意。对方老板当晚请我吃了一顿饭,饭局上问我,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干,你帮我们养鸡,一只鸡苗我给你1.95元。在我们当地,一只鸡苗的价格顶天才1块钱。我动心了,脑子一热,不假思索地说,干!


于是,我们双方就签了合作协议。合同约定,我需要给对方供应20万套鸡苗。到了回程的火车上,我才突然意识到不对劲,一下子人傻眼了。因为,以我们当时的产能,完全不足以在约定期限内供应这么多的鸡苗。拿到了订单,要怎么实现交付呢?


从上海回来以后,我立刻跑到周边的县城,一圈跑下来,也没找到足够的货源。忽然,我急中生智,想到了省里最大的养鸡场,于是便联系到这家企业的副总。一番交谈过后,我得知对方有300多亩的鸡场可以出租,真是一个令人喜出望外的收获。


在初步调研过后,我很快和对方展开谈判,直奔主题谈价格,最终竟以一个非常低的租金,和对方签订了出租合同。


在场地规模扩张后,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孵化条件,通过技术创新来控制良率,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除了公司内部研发,我甚至请教过当地的中学物理老师,帮我们改进工艺。那个时候,我们就实现了早期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最后,我们顺利完成了前述大单的交付。


所以说,做企业光有战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具体的战术,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需要向上突破。在养鸡的最高光的时刻,我自身却明显感受到发展瓶颈。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我不能养一辈子鸡,能不能自己把鸡送上餐桌呢?


2002年,当我决定转型快餐的时候,身边的人无一不在反对。他们对我说,你养鸡养的蛮好的,做到了全省老大,为什么要冒险改行?事实证明,这次自我驱动走出舒适区的举措,意义不光是使我们实现了华丽转身,还躲过了危机,因为后来,全省乃至全国的养鸡大企业,大多数都因面临经营困境而倒闭。


从养殖到快餐,是一步大跨界,最先面临的困难便是无人可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从内部培养,让他们从零学起,快速地适应新赛道。后来,这些人也逐渐挑起了大梁。其次,给我们造成较大冲击的是,在做快餐的第一年,就遭遇了非典疫情。


在这种不利开局之下,我们精心打磨产品,通过不断试错来迭代配方,培养一个产品主义者的敏锐嗅觉。有一次,我们研制出的鸡汤,我儿子也就是今年接我班的束小龙,一口气吃了5碗,女儿吃了4碗。我就知道,这次的产品要成了。果然,门店顾客爆满,好评度非常高。


好景不长,2004年,禽流感又在国内疯狂蔓延,人们一时间谈“鸡”色变,鸡肉价格暴降,店里的生意一下子跌落谷底,几个月连续亏损。还好我们资金储备良好,最终才挺过来了。


好几次的涉险经历教会我,餐饮行业创业必须具备危机感,要为企业预留充足的现金流,要应对潜在的危机。


3、跨区域扩张如何避坑?


2008年,我们开始尝试走出去,把店开到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区。当时,身边很多人都在鼓励我们要大干快上。结果,快速地多元化和盲目发展,将企业渐渐拖入了泥潭,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


对于餐饮行业扩张,在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标准化水平的时候,冲动性拓店非常危险,要“做大做强”,往往就会踩坑。因为每个地区的市场是很不一样的,你在安徽能成功,不代表在其他地方还能顺利复制这种成功。一个品牌想要跨区域发展,就要像新品牌一样一点点前进,日拱一卒。


在跨地区拓店中,自然要请职业经理人。这其中就有一个问题,职业经理人的执行力很好,习惯是照章办事,尽量不犯错,公司老板说什么,他们会听话照做。然而,问题在于,职业经理人往往只会考虑公司老板怎么想,而不是考虑顾客怎么想,这个很要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建设中央厨房,把控产品的统一质量标准。与此同时,我带团队在各个市场进行调研,白天调查,晚上连夜开会复盘,只为适应每个市场的特点。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所在。2012年,我们将原品牌肥西老母鸡升级为老乡鸡,并制定了成为安徽最大的连锁快餐的战略目标,并接连实施一系列战术性动作。正是由于这些调整,品牌影响力陡然上升,远远超出预期。我们的更名被安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甚至成为当年某地的高考题目。


眼见局势大好,我们决定趁热打铁,请广告界大咖为我们设计宣传片,扩大品牌声量,进入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视野。在这一年,我们在品牌营销上的总花费多达2100万。回报也相当可观,刨除各项成本,净利润同比上一年翻了2.5倍。


2016年,已有400多家门店的老乡鸡走出安徽,门店开到了南京、武汉。为了打消消费者对连锁品牌卫生情况的担忧,我们决定做透明厨房,展示食材和制作过程,翻腾的烟火味,让顾客像在自家厨房吃饭一样,吃得安心。


同时,我们要求菜品不断更新,每个季节有不同的主打菜。一道菜真正呈现在顾客面前,需要反复不断地尝试打磨。为了保证品质,我们会挑选各个地方最好的原材料,持续升级操作工艺。老乡鸡的招牌鸡汤,是180天的土鸡,加上农夫山泉水现场炖制而成,是一直卖了15年的畅销产品。


此外,老乡鸡的第五代门店,不再只是蒸和煮,而是煎炸炒炖蒸煮等多种烹饪方式兼具,同时打破了原先“点餐-付款-取餐”模式,改为托盘流水线自选,厨师在站台后为顾客现场烹饪。老乡鸡,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年轻化、数智化。


2017年,老乡鸡开始做外卖。虽然起步晚,但凭借足够的品牌实力和用户认可度,发展速度非常快。近几年,老乡鸡在美团、饿了么实现了中式快餐品类双平台第一。


2020年2月,我因为“手撕员工降薪联名信”,一时间被很多网友叫好并力挺,非常感动。我当时说,“哪怕是卖房子、卖车子,也要确保员工有饭吃,有班上。”


这不仅是因为我想当一个好老板,同时是疫情期间,我们做了一系列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使业绩并未受太大冲击。疫情三年间,老乡鸡仍实现了正增长,利润疫情前几乎持平。


到了2024年,老乡鸡进一步夯实基础,深耕供应链,发力并做好三大养殖场和三大工厂,坚决不带头打价格战,引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凭借“母鸡养殖+食品加工+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的一体化全产业链,以及利用中央厨房的核心作用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老乡鸡在中餐行业的壁垒仍在不断加固。


这一年4月,我们发布了《老乡鸡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公开信》,放出了一个20万字的《老乡鸡菜品溯源报告》,对自己1218家餐厅,共计226个SKU、873种原料和305家供应商,全面溯源,公示菜品加工方式。同时,开通后厨实时监控直播间。




这些动作,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如潮好评,称赞老乡鸡是行业清流,口碑越来越好。这是因为,我们用真实的数据和图,告诉消费者们,哪些菜是餐厅现做的,哪些是半预制,哪些又是复热预制。


当然,其背后的目的,就是为了为行业正本清源,品牌向善,体现出老乡鸡对“民生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的极致追求。其后,我们不断输出品牌的价值观、愿景、使命,持续影响和引领行业,2019年至今,我们一直保持着全国第一中式快餐领导品牌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溯源报告发出来之前,我一个字没看过。完全放手让年轻的管理团队们在做,结果令我非常意外。当然,这份报告背后的出发点很简单:餐饮企业,都应该让消费者有更大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最后再回答几个嘉宾派企业家校友们提出的问题。在企业经营的战略层面,首要考量是可落地性,无法执行的战略相当于无根之草。


关于企业经营要先有战略还是先有战术的问题,我觉得先有战略是直觉性的,但并非如此,要先开枪后瞄准。就像长征一样,在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试错,之后才能聚焦出核心战略。


关于半跨界和完全转行,我认为企业寻找第二曲线,要尽量和主业相近,有打通的可能,否则过程会很难。


关于扩张的成本问题,从理论上说,随着店面的增多,营销、管理等各种费用可以被摊薄。但这是一个误区,在现实操作中,成本费用实际上是增多的,很难压下来。


最后,我再给所有创业者几句由衷的建议,不要踮着脚创业,要脚踏实地。当我有2000万资金的时候,才开出第一家快餐店,现在很多人手中只有二十万,就想创业开店并快速回本,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我认为,创业者需要有这样的特质,即千万不要自己制造焦虑,不纠结于过去,不为未来烦恼,不为现实困顿。很多时候,自信即黄金。


作者 | 马可

分享 | 束从轩 嘉宾派第10季校友、老乡鸡创始人

出品 | 嘉宾商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