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余承东的四个秘密

婷姐专栏 · 2025-04-03

最近余承东发了一条朋友圈,他说有位企业家开玩笑,让他考虑搞搞中国足球,他回答说,自己对足球是门外汉,但他可以分享带团队的一点经验。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我给他总结成一个公式:王者之气与使命感+双手双脚粘泥+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学习力=吹过的牛就能实现。

其实这个公式只是余承东管理智慧的精简版。

我每年都会带嘉宾派企业家同学去华为访学、听余承东亲授,很多本就极为优秀的同学,在经历了那一堂课的洗礼后就改变了气场和人生。早在几年前,余承东就在现场详细讲过自己带团队无往不胜的4个重要秘密。

今天我就把价值不菲的课堂当中的精华内容,做个精华版总结。

第一个秘密是:树立一流的目标,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余承东在课堂上引用了一句古话,“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你把目标定的高一点,团队都会往最高的标准上去努力,成为拥有王者之气的团队,即使你结果做的不太好,掉下来也不会太差。

这种敢于追求第一的精神,早在他小时候就身体力行了。小时候的余承东,打架都要追求必赢,周围小伙伴都说他有股不要命的狠劲儿,打得满脸是血,也不怕。不仅是打架,上学的时候,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他也都追求成为第一,用他的话说,“我考个第二名回去,我妈太没面子了”。

余承东不仅自己学习追求第一,还带班里的同学追求第一。高中的时候,他让班里愿意学习的人跟着他,然后他带着大伙儿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有喜欢踢球的,他就组个球队把冠军拿回来;有喜欢跑步的,他就带着把长短跑的冠军拿回来。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当时班里“人人都有分工,人人都在争第一”。

在家中,他农忙时帮忙务农,农闲时专心学习,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是以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他又考上了清华。

1993年,余承东加入华为公司,他又把追求第一的精神带到工作中。

比如他带队8个月就开发出分布式基站,一举打入欧洲市场。比如还有接手手机项目后,直接砍掉年销量3000万部的贴牌机业务,要做就做华为自己的智能手机,还放出狠话,3年干不到世界前列,就主动下课。后来的结果我们有目共睹。

在嘉宾派课堂上,余承东总结到,企业成功的核心就在于团队对目标的追求。他比喻说,这就像考试一样,你不可能每门课都拿第一,但只要有五门课考第一,你的总分就能“遥遥领先”。在工作中同样如此,你不可能每个项目都做到第一,但只要在某些关键部分做到第一,这些部分第一相加,就能做到整体第一,远超对手。

团队有了远大的目标,就能激发大家的战斗力,大家就比、学、赶、帮、超,战斗力空前。

余承东的第二个秘密,是“强调官兵人人平等,尊重每一个人”。

他在朋友圈也提到“主管绝不高高在上,主管重心低、双手双脚粘泥,团队团结一心,构筑团队成员间兄弟姐妹们般的情谊”。

其实在华为的企业文化中,也一直强调“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鼓励上下级和同事之间互相请客吃饭、吃面条,通过日常的互动,来营造一种平等、开放的工作氛围。

当然,工作中也不可避免会吵架,甚至吵得面红耳赤,但这就像“家里的兄弟俩打架一样,打完之后还是兄弟,这种情谊是变不了的。

正是这种温暖的凝聚力,让员工相互信任,团结可靠协作。这样余承东在带领团队的时候,就能非常简单高效,战斗力强悍。

余承东的第三个秘密,是要求团队成员坚持终身学习、持续学习,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敢于自我批判。

余承东自己就是爱学习的典范。他在西北工大读本科时,他就学习了自动控制系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还把计算机系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以及电子工程系的本科课程全都自学了。再后来,他读了清华电子工程系的研究生。所以算下来,余承东在本硕期间是学了3个系的本科和3个系的研究生课程。

为什么华为做高端产品这么厉害?余承东在课堂上告诉我们,这和他被派到欧洲工作多年有关系,欧洲是奢侈品的天堂,他是在那生活工作期间,学会了什么是高级的审美、好的产品设计。

那他又是怎么带领团队学习的呢?他提到,在团队内部,经常会讲一些过去错误的案例、失败的教训和经历的危机。不过余承东也说,失败太多你就起不来了,所以成功的经验也要学。

对于这点,我是极其认同的,案例学习很重要,嘉宾商学已经八年如一日地把案例学习作为企业家学习的头等大事,因为商科是综合性学科,必须实践出真知。“世界上最悲催的事就是别人优秀的经验你一无所知,别人踩过的坑你接着踩。”

余承东的第四个秘密,是华为一直倡导的构筑长期的能力,不追求短期的利益。

他在我们嘉宾派课堂上给大家引用了一句谚语:“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准备着田里的”,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要为未来做好准备,未雨绸缪。

余承东带队研发的时候,就采取了“坚持开发一代、跟踪一代、预研一代”的策略。不仅关注当前的产品开发,也积极跟踪和研究未来的技术趋势,瞄准5到10年后的市场。

比如鸿蒙系统(HarmonyOS)以及海思芯片的研发,就是华为长期战略规划和持续投入的结果。

早在2012年,天下太平的时候,华为就已经开始规划自有操作系统了,也就是鸿蒙,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多么超前。

而海思更早,2004年就成立了。造芯15年,亏损7年,但华为坚持投入,最终在遭到美国制裁后,海思系列“备胎转正”,为华为的高端产品保驾护航。

他说,这种长期投资的战略就像种果树,虽然需要长时间的培育,但一旦成熟,产出的经济价值将远高于短期作物。做企业,果树模式比水稻模式,更长期主义。

在访学现场,我还问了他我的那个灵魂拷问:如果有一天华为倒下了,你认为是因为什么?他说,如果华为倒了,不会是因为外力的打击,而是因为我们内部出了问题,能打败我们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对手。所以,只有在内部树立一个好的价值观和文化,公司的发展才会更稳健。

这就是余承东在嘉宾派课堂上的分享。对于这四点,你做得是不是都做的遥遥领先呢?一起来评论区聊聊。


作者 |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