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小传 | 人物案例100

校友名录 · 2025-09-01

如果“成功人士”有标准,那一定是段永平的模样。


做生意,他一手打造了小霸王、步步高两大品牌;搞投资,他抄底网易,10年翻了100多倍;带徒弟,他的得意门徒陈明永、沈炜和黄一禾分别做出OPPO、vivo和小天才三个国民品牌,拼多多的黄峥也是他的“编外徒弟”;更让人羡慕的是,他28岁创业、40岁就退休,去美国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有空高尔夫、没事炒炒股的闲云野鹤的日子。


另外,在别的企业家都不敢轻易说话的年代,他却在雪球上跟网友谈笑风生。


喜欢的高尔夫运动员赢球了,开心,发一条。郑钦文夺金了,厉害,发一条。有人骂我?拉黑。没有一点身家几百亿的商业教父的样子。


段永平的经商和投资能力是怎样练成的?他又是如何活得这么通透的?


1、走出象牙塔


1961年,段永平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爸爸在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教书,妈妈在校图书馆做管理。


来,你觉得出生在这象牙塔一般的家庭,小段会度过怎样的童年呢?


A 打娘胎里就受熏陶、爱读书,三岁背唐诗、五岁读周易,学得不亦乐乎;


B 爸妈天天念叨,小段产生了逆反心理,什么四书五经,哪里不会我点哪里(点火);


C 被迫跟别人家孩子卷,每天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卷到飞起;


D 插秧、砍柴、扔手榴弹。


答案是D。


别忘了,他是1961年生人,上山下乡让他赶上了。


小段五岁时,跟着父母一起到井冈山下乡。


他就读的小学实行“复式班”,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全挤在一个教室里。除了学《毛选》,就是上劳动,有农机课、气象课,还有极具时代气息的赤脚医生课。


等到稍大一点,学校就安排生产实践,插秧、割稻、砍柴都干过。那时候,小段经常是早上四五点起床,走上二十里到深山去,晚上回家已经是八九点了。


不过对小段来说,倒有的是机会苦中有乐,抓猫逗狗、下河捕鱼,用石头打鸟,什么都能玩。在军事训练中,他扔手榴弹是一绝,能扔60多米,还特准。


后来段永平谈起这段经历,说创业都没有挑柴难,意志力在小时候就被磨练出来了。


1977年,高考重启,16岁的小段终于踏入考场,施展一下书香门第的底子。对不起,没考上,再来。


1978年,他的成绩从4门总共80多分提升到5门平均80多分,考上浙大无线电专业,还行,没给段老师丢脸。


当时的无线电专业非常前沿,堪比现在的大模型工程。大学时他第一次用电话,站在电话旁边研究了十几分钟,还是没弄明白怎么打,最后还是先观察别人怎么打的,他照葫芦画瓢才学会。谁能想到,这个第一次和电话打交道就如此尴尬的人,日后竟会成为中国电话大王,以及OPPO和VIVO背后的男人。


1982年,毕业后的段永平被分配进北京电子管厂,解决了北京户口,月工资46元,妥妥的铁饭碗,这又是一个象牙塔。但这样的单位很讲究论资排辈,想晋升?可以,先熬20年再说。年轻气盛的段永平可不愿意在这耗着。


尤其是当时的无线电和半导体行业很惨淡,改革开放后国外的电子产品大批涌入,本土企业受到冲击;更惨的是,之前研发经费都是国家出,供给和需求都由国家调控,现在你要自己打粮食,发工资都成问题,哪还有钱跟国外大企业拼研发呢?被卷死是早晚的事儿,我还是跑路吧。


1985年,段永平脱产考研,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数量经济学硕士。


在学校他也不安分,别人都是熟读教材、爆肝论文,他呢,卖生发剂去了。


这是章光101,堪称一代商业奇迹。


章光101的创始人叫赵章光,曾是一名“赤脚医生”,主要治皮肤病。他看到很多人因为脱发而备受折磨,就想研发一款治脱发的药水。


在哪个实验室研发的?自己卧室。


那只是个赤脚医生,初中都没念完,跟他那个当江湖郎中的爸爸学的中草药,哪有条件去实验室。


他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尝试各种草药、各种搭配,卧室里摆满了瓶瓶罐罐,泡着各种药汁,用了6年时间终于研发出“章光101”。


虽然他没有行医证,章光101也没有批号,相当于三无产品,但还是很受欢迎。


尤其是被《浙江工人报》报道后,章光101更是火到全国、火到中央、甚至火到国际。不但多次被当作国礼送给外国首脑,还在国外开启了加盟店。


有个叫李晓华的在日本学习的中国人看准商机,拿下了章光101的日本代理权。就是靠着卖生发液,他成了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中国第一位法拉利车主。


章光101的奇迹,就是那个草莽时代的缩影。站在今天看,虽然路子野、不规范,但真的遍地是机会。


说回段永平,他当时的段位照李晓华还差不少,没赚到多少钱,但毕竟是从象牙塔走出来了,见识到花花世界的机遇和诱惑,这书还读个什么劲呢。


1988年,段永平硕士毕业,连毕业论文都没交,就毅然南下从商去了,最后硕士学位证没拿到,最高学历依然是浙大本科。


当然,就像章光的故事一样,在当时做生意,机遇远比学历重要,何况人家已经是浙大本科生了。


那么走出象牙塔后,段永平又会经历什么呢?他的小霸王事业,又是怎么起步的?


2、小霸王传奇


想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得说到小霸王传奇。


这台几乎从来没用在学习上的学习机,是80、90后的集体童年回忆,也是商业教父段永平的第一个代表作。


但你不知道的是,小霸王其实并不属于他,小霸王留给他的,更多的是不公和委屈。


1988年,连硕士论文都没交的段永平就急忙南下,但他没去炒房炒得正热的海南,而是去了广东。


他先去了一家几百名的大公司,老板张嘴闭嘴都是几个亿的买卖,招人也大气,1年就新招了150多个本科生和50多个研究生。而段永平在其中并没有多出头,他觉得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得走。


经同学介绍,他去了一个叫“日华电子”的小工厂。


日华的业务是生产家用电视游戏机,账上现金只有3000多块,而1年的亏损额有200多万,裁员欠薪是家常便饭,他加入的时候,厂子就剩十来个员工了。


老板陈健仁一看段永平的简历,好家伙,浙大无线电本科、人大经济学研究生,又在北京电子管厂干过,竟然要来我这?他说:孩子,你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


不是,他说,小段,你当厂长吧。


高学历、高认知的小段也真争气,他先租下台湾一个叫“创造者”的游戏机牌子,然后改造生产线,把产品做得非常有竞争力,销量也不错。


但租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创造者的老板居然一稿多投,在日华的租期内,偷偷把牌子又租给了别人。


小段一看,你真行啊,拜拜。


他立马停止和创造者合作,哥们要做自有品牌!也就是小霸王。


既然是自己的品牌,那就把膀子抡圆了干吧,1991年段永平拿出40万在央视打广告,广告语是“拥有一台小霸王,打出一个万元户”。


打游戏怎么还能打出万元户呢?这就是段永平的高明之处了,他当时搞了个小霸王游戏比赛,买小霸王游戏机就可以参加,最高可以获得1万元奖金,这不就是万元户了吗。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个游戏机品牌上过央视,更没玩过这种花活,于是小霸王一下火遍全国。


1992年,段永平继续给央视砸钱,这次翻了5倍,达到200万。直接带动当年创收1个亿,纯利润超过800万元。陈老板笑得合不拢嘴,咱也别叫日华电子了,改名,就叫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


但是段永平没有在游戏机赛道里躺着数钱,而是继续寻找新赛道。


当时个人电脑刚开始流行,一台就要上万块,在那个万元户都是珍稀动物的年代,这么贵的电脑注定不属于普通人。但所有人又都知道,未来是电脑社会,不会电脑无异于文盲,必须得学,至少得让孩子学。


段永平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需求,想学电脑?就从入门开始学起吧,那什么是最入门的呢?打字呗。


1993年,小霸王推出电脑学习机,主体就是一个能插卡的键盘,插上学习卡,就能学打字,和一些简单的软件操作,不需要18000,也不需要9800,398,键盘加俩手柄,带回家。


这价格可太香了,再加上成龙大哥在央视黄金时段的一句“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的广告,小霸王学习机再次成为爆品。


欸等等,刚才是不是说了句“键盘加俩手柄”?不是学习机吗?不是要学打字吗?为什么要送手柄?


这就是段永平的智慧,或者说鸡贼之处了。


学习从来都是反人性的,打游戏才是天性。你插上学习卡可以学打字,但插上游戏卡,手柄不就用上了吗?


于是在很多家庭里经常出现这样诡异的对话:“妈妈,我学完习可以玩一会儿学习机吗”


“不可以。”


1995年,小霸王产值达到10亿元,最火的时候,工人大年三十都要加班生产,先别骂,段总给5倍工资,相当够意思。


但是别忘了,段永平这时只是厂长,说白了也是打工的,真正的老板陈老板对他可就不那么够意思了。


当初段永平接手时,他们约定好了二八分账。但共患难容易、同享福难啊,陈老板就是不兑现。段永平又提出股份制改革,不给钱,分点股份也行吧?还是被否了。


得,这样的老板,没必要再跟了。


1995年8月28日,段永平提出辞职,还带走了陈明永、沈炜等六位核心高管,并承诺一年内不生产小霸王的同类产品。


别说一年,其实这时候段永平已经不想干了。他34岁了,还是光棍一条,女朋友在美国留学,他想放弃事业、勇敢追爱。幸亏陈明永等老哥们劝住了他,大哥,你追爱去,我们咋办?34岁,正是闯的年纪。


一个月后,他们在东莞成立力高电子,也就是后来的步步高。


那么做步步高,他又经历了哪些波折呢?他为什么要在步步高巅峰时期全身而退呢?


3、挥别步步高


段永平是商界货真价实的宠妻狂魔。


他亲手创办了步步高,然后在事业的巅峰期抛下所有,跑美国跟老婆团聚去了,只因承诺过:“只要绿卡下来,娃儿我来带,老婆负责风华绝代。”别人为爱发电,他为爱退休。


但可能他自己也想不到,他离开后,他的事业反而在徒弟们的打理下蒸蒸日上,他也成为真正的商业教父。


1995年8月28日,因为利益分配不公,34岁的段永平离开亲手打造的小霸王。


在老哥们的劝说下,他暂缓了赴美奔爱的进度条,决定再燃一把,一个月后,步步高成立了。


竞业期满后,1996年底,步步高豪掷八千万拿下央视黄金时段广告,在《新闻联播》后的5秒播出,这力度比他之前操刀小霸王时还大,没理由不火。


但火是火了,还没等见到回头钱,账上先没钱了。


竞业期的一年,他们在俄罗斯做外销,还有挺多应收账款没收,其实不差钱,奈何结汇太慢了,款迟迟打不过来,而国内这边供应商等着付款,那边央视催着付广告费,步步高账上就剩两万块钱了,塞牙缝都不够。


段永平一咬牙一跺脚,不等汇款了,纸币一样好使。他让俄罗斯的同事用两个大旅行袋装现金,将近2千万美元,直接扛着飞回来了。


这可太冒险了,当时俄罗斯的黑帮常常为了抢一箱美金射来射去,何况是两大旅行袋。


好在有惊无险,步步高解了燃眉之急。


在学习机市场重回巅峰后,1997年,段永平又杀入VCD市场。


做VCD和做学习机是一个思路,电脑太贵,老百姓买不起,只能买其中的一项功能。买学习机,买的是打字;买VCD,买的是光驱。


不过在1997年,VCD市场已经有几家龙头了,其中最大的是爱多,它曾花450万请成龙拍了条广告:“爱多VCD,好功夫”,然后拿下央视1997年的标王,一时家喻户晓,步步高入局时,爱多年产值已经超10个亿了。


那步步高该怎么破局呢?


一个字,蹭。


你请成龙代言,那我就请李连杰;你的广告是“爱多VCD,好功夫”,那我的就是“步步高,真功夫”,这广告一出,瞬间就上了街头巷尾的热搜,凡是讨论爱多的,肯定也会说两句步步高。


1998年,爱多又砸2.1亿拿下了央视广告标王,但步步高就像练了金蛇缠粘手(周星驰破坏之王),即使爱多强如断水流大师兄,也拿它毫无办法。


后来段永平更是请到施瓦辛格拍广告,在州长的助力下,步步高VCD成为行业第一。


步步高越走越高,段永平分起钱来也毫不手软。他把70%的股份分给员工,让所有跟自己奋斗过的兄弟都成为公司的主人,真正做到了“大家都是兄弟”。


等到1999年,步步高的三大品类:影音产品(VCD、DVD、家庭影院)、通讯产品(无绳电话、普通电话)和学习机(学习游戏机、复读机),都做到了市场第一或者前三。这距离他创办步步高,仅仅过去三年。


现在每个品类都能独立打粮食,于是他把步步高一分为三:黄一禾(后由金志江接手)负责教育业务,沈炜负责通讯业务(后来的VIVO),陈明永负责视听业务(后来的OPPO),三家公司中自己各占10%的股份。


2001年,段永平四十不惑,反正公司都分给你们了,这次就别拦着我奔爱了哈。他卸任全部职务,只做股东和导师,不参与管理,飞去美国抱孩子了,非常佛系。


到底有多佛系呢?


OPPO的CEO陈明永有次接受《创业家》采访,记者问:你迷茫的时候会跟阿段聊吗?


陈明永说:你不要想着阿段在我身边。风投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还要来看一下,他连这个都没做到。


记者又问:阿段回国的时候总是要聊一下的吧?


陈明永说:他也不回国啊,他一年回来两三次,回来我们一起聊聊天,打打球,仅限娱乐。他甚至说,这个事情交给你们干,你们就好好干;如果做不好,你们就把这个企业好好地关掉;不要指望我再做什么,因为这是你们的事,打球才是我要做的事。


就问你潇洒不潇洒。


当然,段永平只是不做管理了,但他从未离开商界,在美国,他的投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4、国产巴菲特


这个冤大头叫段永平,花62万美金跟巴菲特吃了顿饭。结果巴菲特一个代码也没跟他说,他反倒推荐巴菲特买了苹果,一战大赚超1000亿美金。


中国向来不缺“国产巴菲特”,比如先是用茅台浇灌出“时间的玫瑰”、后用英伟达爆出AI大装备的但斌,再比如死磕茅台、片仔癀,靠传统文化垄断赚钱的林园,还有复星的郭广昌、高瓴的张磊、芒格家族资产管理人李录等等。


但要说最像巴菲特的,还得是段永平。他们都是企业家出身,懂投资,更懂经营;他们投资用的都是自己或公司账上的真金白银,而不是基民的钱;另外,他们也都够低调,巴菲特常年呆在冷清的奥马哈小镇,1年就热闹几天,段永平呢?不是在雪球发帖,就是在打高尔夫,不要太潇洒。


而段永平的“巴菲特”之路,还要从40岁的那次为爱辞职说起。


2001年,段永平四十不惑,把步步高一拆三分给徒弟后,飞去美国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退休生活。


但折腾了小半辈子的段永平,怎么可能真的闲得住呢?带孩子不能上班,炒股总行吧?


那是2002年,这位中国最闲的男人遇到了中国最惨的男人——丁磊。


2年前,网易刚上市时,丁磊可谓春风得意,谁成想没乐呵几天,911来了,股市跟着世贸大楼一起倒塌,网易也被殃及。


尤其是2001年的第二季度,网易被查出涉嫌财务造假,股价又被暴击,9月4日被停牌时,就剩0.64美元了,而它刚上市时是15.5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网易上市时买入1万块,2年的时间,还能剩下413块,而且很可能会退市,一毛不剩。


而这,恰恰是命运送给段永平的礼物。


2002年初,网易准备推出网游《大话西游2》,丁磊找到做游戏的前辈段永平请教怎么做营销。


这么一聊才发现,网易被大大低估了,当时市值只剩下2000万美元,但账上现金就有6000万美元,这就是原地散伙分行李也划算啊。更重要的是,段永平对游戏行业太熟了,他觉得只要做好营销,以《大话西游2》的质量,不火都难。


当年4月,网易复牌交易后,段永平带着老婆直接买了5.05%的股份,后来又追加到6.8%,成为第二大股东。


果然,《大话西游2》上市后大火,网易股价大反弹,段永平当初投的200多万美元一口气涨到一个多亿美元。


完成投资首秀后,段永平炒股越来越顺,比如以3.5美元买进拖车租赁公司UHAL,后来涨到100美元;投资通用电气,也赚了上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他也买了不少牛股,比如万科、创维、茅台。他买茅台时,股价只有180元,那是2012年,整个白酒行业都在经历塑化剂事件的打击,凡是当时买入并拿住的,都赚翻了,被封“国产巴菲特”。


既然是“国产巴菲特”,那就不得不说他跟巴菲特的那顿午餐。


很多人好奇,你花了那么多钱,就为了跟他共进午餐,肯定问了很多干货吧?比如股票代码什么的。


其实站在投机、要代码的角度,他俩聊的基本都是“废话”。比如当你找到了投资目标,没有足够钱的时候怎么办?还有,当你手里有钱,但没找到投资目标的时候怎么办?


后来他对媒体说,我并没有把这顿午餐当成生意,就是想给他老人家捧个场,告诉世人,他的东西确实有价值。


不过在饭桌上,段永平倒是给巴菲特透露代码了,说他很看好苹果的商业模式,推荐买入。当时巴菲特肯定是没听进去,但是10年后,他真的操作了,并一路买成第一大重仓股。


同样,在段永平的账户里,苹果也是第一大重仓,占比达70.5%。


说回那场午餐,当时段永平竞拍时,用的网名叫fast is slow。


后来记者问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他说,fast is slow,意思是欲速不达,那是我做事最基本的哲学,不求快,本本分分赚钱。


悟到这份哲学,并把它作为一生行为准则的人,才是真正的国产巴菲特。



出品 | 嘉宾商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