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对话翁培民:KTV逆势而上的秘密 | 我有嘉宾
校友名录 · 2025-09-09
1、校长独白
音乐是什么?
是情绪,是故事,是记忆,是社交硬通货。所以“唱歌”这件事一度将KTV推上了线下娱乐的王座 。

然而,当唱片工业逐渐衰退,当创作黄金年代远去,当传播渠道愈发碎片,当这一届年轻人的集体记忆发生变迁……一个疑问也随之产生:那个以音乐分享为核心的KTV,还能走向何方?
2011年,一家量贩式KTV“星聚会”诞生,14年间,它以“逆势上扬”的姿态,打破了“运去英雄不自由”的魔咒,在2025年挺进1000家,挺进日本涩谷的十字街头,以全球最大规模的姿态宣布:“用东方音乐,交世界朋友。”

星聚会的创始人叫翁培民,是嘉宾商学的校友。大家已经习惯于根据他的自封名号来叫他“星哥”。因为“星聚会”姓“星”。每到晚饭后的时间,我的手机里大概率会收到一条“关注的主播开播提醒”的弹窗,勤奋的星哥又开播了。
他勤于直播、做视频。点开页面,他一如继往、不知疲倦地侃侃而谈,谈经营管理、谈音乐与社交的本质。记得一次,他作为班长组织嘉宾商学的班级活动,带大家去越南玩耍,大家都沉醉于酒吧一条街的热闹,一起起舞、买醉、放松,第二周他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布了一条夜市里的视频,分享了他对越南经济活力的看法。
他勤于上课、思考。他在嘉宾最受益的一堂课,是去一家科技公司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说“科技从来都不是护城河”,这条真理被他所认同,并写进了自己的课件。他在这次「我有嘉宾」的采访中也再次说道:“科技是浪潮,它甚至不是科技公司的护城河,对我们星聚会而言,重要的是构建品牌和生态。”
早年从加拿大硕士毕业,他就在书中读到孙正义的创业故事时,为自己想好了“如何选择赛道”。他用“冷酷”的创业方法论筛选出KTV这个行业,因为“这是一条被验证了可以成功的赛道”。而杀入战场后,他却意外地触及了商业最温暖的内核。他发现,唱歌只是一个媒介,真正的需求恰恰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互动交流。
于是,星聚会的口号变成了:星聚会,不止是KTV。

2、KTV逆势上扬的秘密
在中国线下娱乐的变迁史中,KTV曾经是一个无比辉煌的注脚。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它又迅速成为“被时代抛弃”的代名词。随着星聚会的门店开到近1000家,看似在反向行走的星聚会,竟然走出了新的节奏。

"纸上谈兵"的创业缘起
翁培民的创业原点,并非源于对音乐的热爱,而是始于一次冷静到极致的“纸上谈兵”。
时间回到创业初期的2011年,KTV行业已尽显疲态,哀鸿遍野。大部分从业者看到的,是用户流失、模式老化、盈利艰难、大规模闭店。
而星哥却一脚踏进这股逆流。他的方法论来自孙正义自传《飞得更高》。星哥的创业没有凭直觉和热爱,而是近乎刻板地复制了孙正义筛选行业的方法论。

他给自己列下了一张严苛的清单,未来要做的行业必须符合数个条件:例如,它不能有强大的头部公司,这样才有成为第一的机会;它必须是一个被市场验证过的成熟赛道,以规避伪需求的风险;最核心的一条,是对人的依赖性一定要弱。
“我想做一个规模化的企业,未来想做一家上市公司,所以没法标准化、没法做大的,就不是我选择的对象。”他认为,像餐饮等行业,高度依赖厨师和服务员,每一个触点都可能产生口碑风险,这让规模化变得异常困难。

在这张清单的层层筛选之下,几乎所有热门的风口都被划掉,最终留下的,是KTV这个看起来毫无想象力的“夕阳产业” 。他像一个冷静的猎手,在所有人都转头离开的森林里,发现了那个被忽视的、却拥有独特价值的猎物。
他看到的价值点,正是传统KTV的不行之处。
他认为,传统KTV的衰败,源于两大原罪:一是模式之罪,动辄两三千平米的大店模式,在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下不堪一击,向小而美转型是必然趋势;二是功能之罪,传统KTV只是一个单一的唱歌场所,而唱歌这个功能,早已被“全民K歌”、“唱吧”等线上应用稀释得无处不在。
为此星哥得出的结论是,行业没有死亡,只是产品落伍了。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只有夕阳的产品,没有夕阳的行业。” 当所有人都认为KTV的核心是唱歌时,他用数据和观察得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洞察——KTV的本质,是社交。超过70%的用户走进KTV,是为了聚会、是为了交流、是为了在一个专属空间里完成情感的连接。
正是这次精准且足够理性的研判,为星聚会后来的所有故事,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掀起KTV的技术革命
在洞察到社交这个本质后,星哥开始大刀阔斧。他要做的事情,不是修补一个旧世界,而是在旧世界的地基上,建立一个新王国。
这场重构是彻底的。星聚会五年里用近一亿的研发投入,发动了一场从内到外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恰恰是“去KTV化”,或者说,是让KTV无所不能。
首先,他们通过技术驱动,完成了属于KTV的场景革命。星聚会的包厢,不再仅仅是一个唱歌的地方,而是通过自主研发的系统,让它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切换场景的魔方。
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或语音指令,实现“一键蹦迪”,包厢的灯光、音效瞬间切换成Livehouse模式。

它还可以变成一个游戏室,星聚会率先引入了人工智能剧本杀,用户无需真人DM,通过屏幕和AI引导就能完成一场沉浸式的游戏。
从酒店风的5.0版本,到充满科技感的10.0版本,星聚会用持续的技术迭代,让一个几十平米的空间,拥有了无限的想象力。
其次,KTV也从线下孤岛逐步蜕变为线上社交枢纽。星哥敏锐地“抄了线上作业”。
比如,他计划把抖音的PK模式引入线下,让身处北京和上海的顾客,可以通过包厢里的互动大屏,实时连麦对战,AR系统自动评分,输家还可以给赢家点上一打啤酒。这彻底打破了传统KTV包厢之间的物理隔阂,将一个个线下孤岛,连接成了一个巨大的线上社交网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空间。
最后,星聚会的重构也并未止步于店内。星哥正在构建一个名为全民营销的系统,目的是打通以门店为中心、周边三公里内的所有商业生态。
未来,当你在合作餐厅吃完饭,餐厅服务员会推荐你去星聚会,并给你一张优惠券;当你从星聚会离开,系统会自动为你推荐附近的夜宵烧烤店。并且通过分佣机制,所有的商家都将成为星聚会的分销平台,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交裂变网络。
这场以技术为引擎的重构,让星聚会彻底摆脱了传统KTV的桎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无法被轻易定义的新物种。

秘密:三道护城河
完成了对产品的颠覆性重构,和对组织的培养,星聚会便按下了扩张的快进键。短短三年,门店数量从两三百家激增到900多家,星哥也由此提出了从“百城千店”到“千城万店”的宏大目标。
这场狂飙突进,是一场冒险吗?我亲历了这三年里星哥的成长,作为陪跑者和朋友,我不免担忧这背后是否有激进的风险。
《从0到1》的作者Peter Thiel在书中提到:所有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基于某个"秘密"建立起来的,这些秘密是未被广泛认知但能带来竞争优势的真理或洞察。
星哥透露了他的秘密。
星哥认为,一家企业的护城河并非技术或模式,而是品牌与生态系统。而星聚会的生态,因为三条护城河。

一是位置护城河。
“我们讲线下实体店,地段还是地段,可能占你这个店成功的70%的因素。” 星哥的第一道护城河,根植于线下商业最古老也最坚实的逻辑,选址。
不过KTV行业的秘密在于,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可以容纳几十家餐厅、十几家奶茶店,但通常只会规划一家KTV。这种业态的唯一性,从根本上改变了这场竞争的性质。它不再是关于产品或服务的无限内卷,而是一场关于稀缺资源的争夺战。星哥也把它定义为一个资源型的生意。
因此,星聚会力图通过盘下中国二线以上城市最好的购物中心,在地段上就锁死战局,让后来者从一开始就落了下风。
“好的核心地段,通常是有我没他的。”这句简短的话,道出了连锁商业选址的残酷性。它不像一杯奶茶的配方可以被轻易破解,也不像一种营销模式可以被快速复制。每一个黄金铺位,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堡垒。当这些堡垒连点成线,就形成了一张物理上难以渗透的防御网络,为星聚会的品牌和流量提供了最稳固的基石。

二是技术护城河。
如果说位置是物理防御,那么技术就是星聚会的修炼的深厚内功。
不过,“技术叫浪潮,一浪一浪的,你一浪没过被掀翻了,你就结束了。”
因此,他追求的是持续领先的相对优势。为了维持这种优势,星聚会在过去五年投入了近一亿元进行数字化研发,这笔投资,全部用于践行他所信奉的“一米宽,一万米深”的战略哲学。
“当你用两到三年时间赶上我的时候,这两年到三年我们会扎得更深。” 这背后,是他对日拱一卒的复利力量的极致信仰。
这种相对优势,在对比其他消费行业时显得尤为突出。一家热门餐厅,挖走一个厨师就能复制其核心菜品。但星聚会这套融合了硬件、软件、AI算法和内容生态的复杂系统,却无法被轻易“逆向工程”。它需要时间、金钱以及对行业深刻理解的持续投入,而这恰恰是大多数追随者所不具备的。
三是时间护城河。
星聚会的第三道,也是最隐蔽的一道护城河,是时间。
“我们这个行业非常特殊,”他解释道,“我们要开一家店,要五张证,七个部门。” 从消防、文化、公安备案到食品安全,整个办证周期短则五六个月,慢则可能长达一年。这种行政上的复杂性,使得KTV行业天然不具备快速复制的基因。

这种“慢”,在追求速度的互联网时代似乎是一种累赘,却为星聚会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缓冲。它杜绝了资本催生的闪电战模式,让任何竞争对手都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啃下这块硬骨头。星哥对此有着绝对的自信:“我们用了14年时间开到现在的规模,你再厉害,你用5年的时间做到我这个规模,对不起,这5年我可能已经做到3000家店了。”
时间,在这里成为了规模的放大器。它让星聚会过去十余年的积累,沉淀为一种无法被资本快速超越的优势。正是这种经营上的重与慢,促使星聚会发展的更久和更温。
这三道护城河,让星聚会在看似红海的旧赛道上,牢牢地占据了领跑者的位置,并以一种“非典型”的姿态,实现了行业的重生。
国民品牌诞生前夜
从开出第一家星聚会,到未来要遍布全球的宏大目标。一个问题始终萦绕我心头: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星哥久久为功,不知疲倦?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吗?
“当我进入这个赛道以后,我发现这个赛道是被低估了,第二的话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赛道。”这种喜欢,源于他对时代情绪的洞察。“我们现在正迎来孤独社会,” 他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退休的老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孤独和压力。“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快乐者,我就觉得星聚会可以做这么一个平台,能够让那些不快乐者、孤单的、压力大的人,把孤独释放掉,把那个不快乐变成快乐。”

那一刻,他的角色似乎发生了转变。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企业家,而更像一个社会情绪的疗愈者。他发现,自己的生意,原来是在做一件超有功德的事。欢聚,是人类底层的、持久的刚需。而星聚会所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空间,让人们打破隔阂,实现情感的升华,让中国的老百姓快乐起来。
从一个冰冷的商业决策开始,最终抵达了一个温暖的社会价值,这或许也是星哥的历练与成长。他用最理性的商业逻辑,构建了一个能承载最多感性需求的生意。温度,成为了所有精密计算的终点。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消费进入存量时代,“卷”就成了最流行的词。但星哥却认为,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处在伟大国民品牌诞生的前夜。因为激烈的竞争会筛选出真正的优秀者。
对于星聚会而言,出海,是这场内卷的下一个解题思路。
他的信心,来自于一次次真实的文化冲击。一位来访的韩国人曾震惊地对他说:“怪不得你们中国这么强大,你们连一个KTV都领先我们韩国20年。”

一位在德国的华人加盟商告诉他,自己的KTV火爆到需要提前两个月预定,而99%的顾客都是德国本地人。“我一下子被颠覆了,我以为白人不喜欢唱歌,” 星哥笑着说,“他们只是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好的场景。”
他坚信,中国的消费连锁品牌出海,才代表了真正的文化出海。海底捞带去了火锅文化,霸王茶姬带去了茶文化,而星聚会要带出去的,是中国的音乐文化和新一代的社交文化。或许未来的一天,东京的白领,也会排着队唱中国的歌曲。
同时,星哥也深知出海之路的艰难。“我们所有的动作一定是基于充分的调研,不打无准备的仗,”竞争的激烈,也让他意识到必须创始人亲自带队,才能打赢这场仗。但这份艰难,更像是一种召唤。
“如果有一天星聚会倒下了,你觉得会是因为什么?”
“只有一个点,就是那个时刻开始,我不关注用户价值。” 星哥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如今,星聚会已经站在了行业的顶端,星哥却说,这仅仅是“走了一半”。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之所以如此坚信,或许就藏在他反复强调的道理之中——“经济最好的时候也能亏钱,经济不好的时候也有人挣钱,那为什么不是你呢?
3、节目对话全文
吴婷:星聚会现在已经是全球、全宇宙最大的KTV了,现在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战绩?
翁培民:现在我们加上在筹备中的应该是超过900家了。因为这个赛道其实不是一个大的赛道,但是星聚会要做的事情是想把它变成一个大的赛道。
吴婷:好快,都900多家门店了。这么多门店,我们大概接待了多少的消费者?这跟上一个世代相比,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数据对比?
翁培民:我们统计过,我们一年进入新聚会的人次差不多超过4000万,我以前提出一个百城千店的目标,那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那我未来可能会提出一个更响的口号,就是千城万店。
吴婷: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来实现?
翁培民:用十年时间,因为中国单是县就有1400多个县,600多个城市,县里面搞两到三家,那1400多个就可以做到3000家,然后城市我们平均可以做到5家,那又是3000多家,光是这些就有6000多家了。而且这个还只是到县城,如果你到乡镇,那更多了。
吴婷:我每次见你数字就要变。600家,700家,800家,现在都已经900家了。KTV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一个传统行业、古老的行业了。你创业的时候应该它就已经是一个老物种了,你为什么会杀入这个行业里面?
翁培民:还真的是要感谢我当年看过的一本书叫《孙正义传》,做互联网的都知道,中国的互联网半壁江山是他投出来的。这本书有一个方法论,我因为用了这个方法论,所以我选出了这个赛道。
吴婷:什么方法论?跟大家分享一下。
翁培民:他用了10个月的时间,筛选了30个行业,未来要做的行业,一定要符合以下的几个条件:第一条,比方说三年内能做到日本第一,5年内做到世界第一;第二条,这个行业目前没有头部的公司;第三,这个行业对年轻人有利;第四,这个行业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写了可能十几二十条,符合的打勾,不符合的打叉。
最终剩下的就是软件。我觉得这个方法真的很好用,我当年从加拿大留学回来以后,其他行业都没看,我就看了一个赛道,就是连锁。连锁能不能标准化?能不能复制?能不能规模化?当然,最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对人的依赖性一定要弱。
吴婷:我们嘉宾商学的同学里面还挺多做连锁的,像餐饮行业就特别的需要依赖人、依赖服务。所以你看海底捞、老乡鸡、西贝都反复强调员工型企业,就花好多好多的心力在员工的运营上,因为他们是品牌触点。
翁培民:因为我想做一个规模化的企业,或者说未来做一家上市公司,所以没法标准化,没法做大的,那就不是我考虑的对象。这是第一个点,第二点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头部的公司,像是现在再进入酒店、咖啡和奶茶这种行业,几乎没有机会。创业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最重要的是天时,时机很重要,过了就过了。
吴婷:刚刚说timing也很重要,那KTV都已经江河日下了。
翁培民:我有另外一句话,只有夕阳的产品,没有夕阳的行业。这个产品或者你这个公司有可能会被淘汰,但这个行业你只要创新,不管是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你就能够让他有第二春。
吴婷:那你能跟我说说,在你创业选择的那个时点,为什么大批的 KTV 倒下了?他们是哪不行了?
翁培民: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我觉得就两个点,第一就是那些KTV,他还是那种大面积的, 2000平米以上的,大的他容易受制于高额的租金跟人员工资,而小的起来以后,他的抗风险能力比那个大的强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工资一定会越来越高,他一定是往小而美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逻辑。
第二是模式的创新,唱歌的比例我们统计下来不会超过30%, 70%是为了社交。或者说它的底层的需求还是社交。我们星聚会应该说是第一个在中国提出社交空间。也可以说是全球第一个提出社交空间的概念。
吴婷:我们提出之后是怎么做的?
翁培民:慢慢的让社交或者叫欢乐聚会变得可行,让每一个来到星聚会的人,他知道除了唱歌以外,还有其他的业态能够满足他快乐以及情感升华的需求。
吴婷:那具体和上一个时代的KTV有哪些功能上的不同,以满足更多社交需求?包括有什么新技术的应用?
翁培民:星聚会是第一个提出社交空间概念的,也是第一个把剧本杀融入到了KTV里面的,而且不需要DM了。通过人工智能推荐线索,然后你自己选角色,然后把剧本杀玩下去,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都可以玩。就这几年我们做了数字化转型,做了技术研发的投入,差不多9000万到1个亿,已经研发了差不多五年时间。我们接下来重点是在陌生人社交的互动上面,其实星聚会都是有一个互动屏的,你在北京,我在上海,然后共唱一首,我们的AI的评分快速帮你打分,那一方面当然也刺激了我们的消费,另一方面也觉得很好玩,而且还可以什么呢?加微信,那这样就增加互动了。
吴婷:等于这是线下反过来抄了线上一个作业,像抖音、唱吧,他们都是有这种连麦PK功能的。
翁培民:对,然后还有就第二呢,就我们会做唱歌比赛,我会自动帮你打分,打完分以后我会自动对打榜,自动排名一二三名。
吴婷:还有什么比较新鲜的技术?像人际交互、AI元宇宙等等。
翁培民:其实我们也是目前KTV行业里面第一个用到DeepSeek,包括我们一定会是KTV里面第一个用机器人的。
吴婷:彼得·蒂尔说过一句话,任何行业的第一名,他其实都有一些秘密,不会告诉别人的。星哥你有什么秘密吗?就为什么你能有KTV的护城河?
翁培民:我是觉得有的人已经发现了我的秘密,但有的人可能也没发现。有一句话,技术不会成为企业的护城河,真正绝对的护城河是品牌跟生态系统。星聚会对比其他的行业,我们至少有三个相对的护城河,不是绝对的护城河。第一个就是我们位置的护城河。我们讲线下实体店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可能占你这个店成功的70%的因素。
吴婷:而且你这个地段是有我没他的?
翁培民:对,唯一性。所以我们星聚会在二线以上的城市,我们把中国最好的购物中心都盘过一遍了,它是一个资源型的生意。第二的话我觉得还是在技术上面,技术不是公司绝对的护城河,因为技术叫浪潮,所有的技术领先它都是有个时间期限的,可能三个月,可能五个月,也可能半年。但是相对的护城河是有的,当你用两到三年时间赶上我的时候,这两年到三年我们会扎得更深。
就我一直在讲,我们要做一米宽、一万米深的事情。我要求我每天都要进步,每天进步1%,一年下来就38倍。所以其实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复利的力量。
第三是什么?叫时间的护城河。就是我们这个行业非常特殊,我们要开家店,要五张证、通过七个部门,所以我们办证的周期一般非常长,从设计开始到拿证5到6个月,这是已经非常非常快了。如果慢的话可能10~12个月,那所以我们用了14年时间开到现在这个规模,对吧?你牛,你用五年的时间做到我这个规模,对不起,这五年我可能已经做到3000家店了。
吴婷:所以就是我们经营的复杂性也决定了不是那么好赶超的。
翁培民:它不像奶茶一个月就能开出来。所以也铸就了,我们在时间上是有护城河的,就它不会让你快速的开店。
吴婷:那你这个秘密告诉大家了,友商也无能为力。如果有一天星聚会倒下了,你觉得会是因为什么?
翁培民:只有一个点,就是那个时刻开始我不关注用户价值,不关注用户的满意度。所以其实我们每个星期都有品质提升,提升客户的口碑,客户的用户价值。那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其实哪怕这家店一开出来,由于地段不太好,生意一般,但是我相信从长期来看,他一定会生意好。为什么?因为所有的线下实体店都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复购,第二转介绍。如果这两件事情做好了,生意不会差。
吴婷:在你创业的历程当中有哪些阶段或者瞬间,你觉得,我这点做的不好,很危险,然后才意识到了这个事情格外重要。
翁培民:应该在两年前吧。因为由于速度起来了,一年开了200来家店,然后我就觉得就是我们的团队可能在管理上跟不上了,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所以从去年开始,我拿出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在人才的复制体系打造上,因为我觉得一家企业他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人才的复制体系。所以这件事情只有一号位才能去做,下面人去做没有力度的。因为任何一家企业两条线,人才线跟业务线。但是你有没有发现80%的企业家只关注业务线,目标是快速扩张。但是他越想快速的发展自己的业务,他有可能死的也快,原因是人才没有准备好,团队没有培养起来。所以有一句话就是先人后事,而不是先事后人。
吴婷:我有一点挺好奇的,就是刚刚你说的孙正义的那种赛道选择,他应该典型的属于一种创业型的创业者。然后星哥你是自己特别喜欢音乐,然后进入到这个行业,还是就是跟孙正义一样?还是我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创业者,我看好了这个赛道我就要杀进去,你是哪种?包括你的加盟商,我其实蛮好奇的,这 900 多家门店的背后的这些人,他们自己喜欢音乐吗?
翁培民:我这么说,我真的是根据孙正义的这个方法论,我把它选出来,慢慢当我进入这个赛道以后,我发现这个赛道是被低估了,第二的话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赛道,原因很简单,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快乐者,我就觉得星聚会是可以做这么一个平台,能够让那些不快乐者、孤单的、压力大的人把孤独释放掉,把那个不快乐变成快乐。
吴婷:你还别说,我们现在正迎来孤独社会。我们是前两天办了一场公开课,卫哲老师来讲课,他讲了现在网上有个年轻人的孤独指数,他是个社会趋势,就我记得最高级别的叫一个人开刀,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进KTV,我觉得未来可能都是常态。
翁培民:这就是我们要努力去解决的问题。欢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底层的人性,可以说也是持久的刚需。
吴婷:你看,其实虽然现在创作的动力变少,但是因为技术的推动,我们的音乐产业其实蛮多元和繁盛的。比如像像我们的同学恩雅音乐做出了很创新的吉他,包括唱吧和全民K歌。其实都是技术去推进音乐产业的多元和改变.
翁培民:所以我觉得AI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一定会让创作变得更简单,会有更多的平民歌手脱颖而出。第二个传播变得更简单了,到抖音上就可以传播,小红书上就可以传播,所以我觉得音乐这件事情我是深度看好,就是未来会让更多的喜爱音乐或者想唱歌的人,我觉得能够发光发热,把他们真正的成就出来。
中国它首先是一个大市场,14亿人的大市场,KTV曾经一年的产值也要5000个亿,那你说很多的海外国家,他一个国家就几千万人,所以他的产业基本上十年不变,所以造成我们在这些方面绝对是遥遥领先。上个月一个韩国人到我们星聚会唱歌,唱完歌以后他感慨万分,很激动。他说星哥,怪不得你们中国这么强大,你们连一个KTV都领先我们韩国20年,你们的新能源汽车,你们的手机把我们都给碾压了。
吴婷:现在全球化是个什么样的节奏和计划?
翁培民:我觉得中国的全球化正当时。有一个规律,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消费进入存量时代,就会诞生伟大的国民品牌。什么叫它经济消费进入存量时代?就是我们当下最流行的一个词卷。中国各行各业都很卷,那卷的结果是什么呢?优秀者脱颖而出,不优秀者直接淘汰,人家只记得住第一名。那最近这一两年中国的消费服务业品牌也开始出海了。星聚会为什么坚定要出海?其实我们是希望让老外能听到中国的音乐,能够知道中国的文娱产业已经到这个程度了,就是也代表中国的音乐文化以及文娱文化走向世界。
上个月,一个德国的准加盟商跑到我办公室,跟我的助理联系了至少三个月,说我们想把星聚会引到这个德国。他自己本来在德国做了一家店,自己的品牌做了一家KTV,火到什么程度?他的包厢已经预定到6月份了。
吴婷:去的人是华人还是有当地人?
翁培民:他说99%都是白人,甚至有法国人专门开车去他那家店。你说这个是让我一下子颠覆了,我以为白人不喜欢唱歌,他说你不知道,白人特别喜欢,只是他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好的场景。
吴婷:那问题来了,KTV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六七十年代日本就开始有了,然后舶来到台湾,到大陆,这么长的时间,欧美人没有发现这个宝贝吗?
翁培民:非常好的问题。就是这几年其实日本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它经济的下行,其实是没有快速的发展起来,要教育这个市场它需要时间的沉淀。
吴婷:所以你下一步会先到哪些地方,再到哪些地方?
翁培民:我们重点还是在亚洲、东南亚和日本。日本我觉得这个市场非常大,已经被教育起来了。我们就看到他有很多新店、新品牌出来,我觉得这个行业还在增长中。
日本人有一个观念,就是谁负责谁担责。所有的创新都是有风险的。如果创新了,失败了,你要离职,你要担责。
吴婷:非常认同,为什么我们做访学?我觉得中国今天创业者很幸运的,我们能去和一代创始人交流,去考古这个企业它初始的基因是什么。但是在日本、德国都是百年老店,传到八代、十代。我的天,现在创始人早就在天上了。
翁培民:职业经理人是很难创新的。
吴婷:所以今天硅谷也开始流行叫创始人模式。很多创始人开始回归公司,你看中国也是。
翁培民:对啊,第二点,他不鼓励新人创业。说一个例子,我们要去租一个店铺。如果你没有之前的公司记录、转账记录、银行记录,对不起,你租金出的再高我都不租给你。
吴婷:他要安全和信誉。
翁培民:所以这样的话,就把所有的新入局者全部打死了。这就是现状啊。第三,成本极高。同样一家星聚会,在日本跟在中国可能是5~6倍的成本。就说一个观点,你要租下这个房子,12个月的保证金,先付12个月,比方说房租20万,对不起,你先付240万的租金。
吴婷:不是个信任社会。
翁培民:他是绝对保护房东,为什么有一个月的保险?就是如果你交不出房租,保险公司帮你交3个月,这三个月正好你去重新出租。
吴婷:真的,这些细节很多出海的人你不知道,你不脚踏到泥地里,你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
翁培民:所以你说日本年轻人怎么可能创业?他没钱创业,也没有这样的资质去创业,所以造成什么?日本你看到过有青年或者哪怕中年的企业家吗?没有的,基本上都是60岁、70岁甚至80岁的一代创业者,后面就没了,所以这很可悲,所以我一直跟我们的团队说,全世界最好的创业国家必须是中国,还是中国。
吴婷:中国还有很多勤奋的,不光是创业者,还有很多千千万万的勤奋的人。
翁培民:一个国家要起来,人民是最重要的,但是有两个特点,要么你特别勤奋,要么你特别聪明。但中国两点都有,既勤奋又聪明,你说中国不起来才怪了。
吴婷:而且中国人重视教育,从小中国人重视学习的力量。
翁培民:为什么欧美人一定会衰退?你知道为什么?因为欧美人他过上了幸福生活以后,人开始偷懒了。我们是一天当三天用,他们三天当一天用。
吴婷:我们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就是投资、出口、消费,其实毫无疑问,现在国家最重视的还是消费,因为消费稍微往上拉动一些,就完全能够抵御出口这个关税的上涨。你觉得国家为重视民营经济、重视消费,还能做点什么?
翁培民:我觉得其实国家已经做了很多了。应该是在上个星期,出了一个中国人民银行的文件,就鼓励消费,利息多少?1.5。以前的话,餐饮、娱乐怎么可能拿到贷款?贷款拿不到的。另外的话,最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也一直在提刺激内需。我还是对中国就未来这几年充满信心,而且我觉得就刚才我说的这两件事情,更坚定了中国一定能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强的国家。所以对于中国的企业,我觉得中国在重返世界第一的路上还有大量的机会。当一个国家跟经济消费进入存量时代的时候,就有伟大的国民品牌诞生。
吴婷:你觉得现在星聚会处在什么阶段了?
翁培民:处在往伟大的国民品牌的这个路上,走了一半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 吴婷
出品 | 嘉宾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