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巨头纷纷示好中国
校友名录 · 2019-04-30
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加快修炼制造业的内功,中国、美国、德国都提出了制造业发展计划。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是将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到制造业,从软件到硬件进行全面升级。德国的工业4.0计划是从自有优势的传统工业出发,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逐步升级。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则是是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政策端、资本端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基于过去中国制造主要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抢占市场,在面对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应该转向在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方面迅速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
作为闻名于世界的制造业强国,德国蕴藏着众多值得学习的企业案例。尤其是宝马、保时捷、巴斯夫、库卡这类具有高质量产品和精细化企业管理策略的公司,对正在创新转型的企业更具借鉴意义。
基于此,4月初,嘉宾大学创办人吴婷带领嘉宾大学学员走进了德国的保时捷、博世、巴斯夫、库卡、宝马等标杆企业进行深度访学。探究德国企业在工业4.0下的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革新。
❶
“工业4.0”战略
按照目前共识,德国的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德国的机械制造业最强,所以他们更希望从自动化层升格到信息化层。这对于德国企业来说,是自我颠覆的过程。嘉宾大学学员在此次访学中发现,虽然每家德企各具核心战略,但在谈及企业未来时,无不围绕着创新和数字化进行布局。并且,德国企业非常明白,工业4.0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汽车制造业是德国高附加值制造的典范,不论是奥迪、宝马,还是保时捷,一台德国车要比普通车高出5~10倍的价格。从企业发展来说,品牌价值是这些车企真正的王牌。嘉宾大学学员们走进宝马德国工厂时,宝马中国战略及合资业务副总裁迪特尔·赫尔林(Dieter Helling)着重介绍了宝马的“四缸大厦”。“这座大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从地基开始建起,而是反着盖的。意思就是先建最高的22层,然后把22层抬起来,再往下放第21层、第20层……”迪特尔·赫尔林说,这座大厦的设计初衷就是想让所有的部门保持沟通流畅。
宝马对自己的未来战略,提出了“四化”口号,即ACES——A(Autonomous)代表自动化,C(Connected)代表互联化,E(Electric)代表电动化,S(Shared)代表共享化。同时,宝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继续维持燃油车目前的状态做优化。另一条是变革,靠电动化、自动化来实现创新。” 迪特尔·赫尔林说。
另一家车企保时捷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工业4.0提出的智能化生产。保时捷通过网络技术串联起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上的所有设备可以实现互相协调。这就意味着,保时捷可以实现在一条生产线上组装四款不同型号的汽车,并且每一部汽车都按照客户定制的需求进行组装调试。即使在最新的纯电动车生产线上,也能实现组装燃油车型911。
但同济大学工业4.0学习工厂实验室主任陈明作为此次嘉宾大学德国访学的国内导师,对保时捷的生产节拍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目前保时捷每年只能提供一定数量的跑车,且从订车到交付需要半年至一年半的时间,这样的节奏可能会成为保时捷的发展瓶颈,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今后半路上不会杀出个“程咬金”。
市值超过西门子的软件公司SAP,它的一句“Five Decades of Innovation(持续创新50年)”口号让嘉宾大学学员们感受颇深。吴婷说:“SAP的这句口号打动我的不是以创新为本这件事,而是时光实实在在过去了近50年。一家企业在50年后仍保有竞争力,非常不容易。因为这需要专注、力量、激情,以及持续不断的创新。”
SAP副总裁胡安德(Andreas Hube)说:“现在的SAP不仅仅是在讨论一个标准化的应用软件,更多的是针对不同行业的公司做定制化的应用,确保从顾客方获得的知识再重新回馈到顾客方去。比如为化学行业客户服务时,SAP会将服务过该领域客户的一套知识传授给这家公司。”为了备战工业4.0,SAP通过业务和数据之间的深度集合,通过三种方式为企业创造价值: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
同样在强调创新的另一家公司——巴斯夫,拥有150余年的发展历史。巴斯夫集团副总裁沃尔夫冈·瑞奇(Wolfgang Reich)博士告诉嘉宾大学访学学员,创新是巴斯夫至关重要的公司战略。巴斯夫每年在研发创新上投入20亿欧元,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研发项目共有1500个。面对工业4.0浪潮,巴斯夫是通过加大数字化技术在研发中的运用,巩固了其在化工行业具有创新能力企业的地位。
作为此次访学团成员之一,意汇传媒创始人吴晓苏在访学心得中写道:“在中国创投圈,‘重’不是个好词。如果投资人对创业者说‘你们做的太重了’,恐怕就放弃了投资。但对于巴斯夫来讲,‘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研发上,这是后来者在短期内无法撼动的。”
在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诺伯特·德雷斯勒(NorbertDressler)主要与嘉宾大学学员们探讨了企业应变能力的问题。诺伯特·德雷斯勒表示:“30年前,对于欧美企业来说,未来5年内世界会发生哪些变化是可预测的。但自从数字化、无人驾驶、机器人等创新事物不断涌现,企业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战略调整。比如汽车行业,未来5~10年会发生的转变,会比过去30年发生的转变都大。”罗兰贝格的合伙人们为了获取应对变化的能力,另外开了一家初创公司,为公司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同时,罗兰贝格还成立了一家投资机构——罗兰贝格资本,目的是让咨询加投资的模式产生放大化的效应。
此次访学中,嘉宾大学学员们发现,德国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价值。比如即使库卡被中国美的收购了企业,却没有收走人心;中国人随口能叫出20个美国与中国大公司创始人的名字,却无法叫出一家德国顶尖公司创始人的名字。“这充分体现了德国企业在高度强调集体主义的团队精神。”嘉宾大学德国访学国内导师、凯石资本管理合伙人俞铁成说。
❷
押注中国市场
不仅是中国的企业正在奔走于世界各地,海外企业在华的投资也恰逢其时。巴斯夫早已嗅到了中国市场这块“肥肉”。在过去的几十年,巴斯夫就进军到了中国市场。2018年,巴斯夫大中华区的业绩达到了550亿元的营收。同时,在今年的公司战略中,巴斯夫又着重强调了在2019~2023年期间,会在亚太地区投资约57亿欧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发生在中国。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化学品市场,对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多,巴斯夫也在改变研发态度,要从“在中国制造”进一步拓展到“在中国研发”上。
宝马在全世界拥有30多个工厂,分布在14个国家,而它最重要的市场仍在中国。迪特尔·赫尔林告诉嘉宾大学学员,倒退至2004年,美国、德国是宝马的第一和第二大销售市场,中国排在第11位。从2012年开始,中国成为了宝马的第一大销售市场,并一直保持到2018年。2018年,宝马在中国的全年销售业绩达61万辆,第二大市场美国仅卖出31万辆。 “现在宝马在中国生产的车是卖给中国,但未来有一种可能,宝马在中国生产的车将销往全球。”迪特尔·赫尔林说。
在SAP,胡安德讲述了公司的2019年“中国加速计划”。简单来说,加速计划的第一部分是SAP会继续加强与中国大公司的合作,以求更快地在中国发展下去。第二部分是SAP为中国中小企业打造一个云平台。目前在中国,SAP拥有超过13800家客户。SAP在德国总部以外的全球第二大研究院也在中国。
申唐产业集团董事长唐僧在访学心得中讲道:“此次去德国,明显感受到了德国企业的焦虑和担忧。他们都在表示中国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倒逼他们不得不和中国示好或者合作。”的确,在2018年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心调查2018/19》中,也证实了这一问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德企称,未来两年会继续在华投资,且希望有公平参与数字化竞争的机会。中国德国商会上海董事会主席许倍帝表示,影响德企继续在华投资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各种成本的上升,如在华用工成本提高,难于招聘并留住合格的员工。其次是德企战略的变化,可能转移供应链上的部分链条。
▼▼▼
给我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