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科创板,去争夺一个时代

校友名录 · 2019-04-29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放弃每个看似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次吸引他们前赴后继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二次创业”——科创板。
3月2日,力挺硬核科技企业的科创板正式落地。上游一开闸,淤堵已久的上市需求顿时倾泻而出,科创企业的情绪被点燃,而相关的券商、VC/PE则期盼着丰厚收益的兑现。此番情景犹似十年前的创业板、三年前的新三板,还有去年的港股。但也有不同,一些看过市场繁华的投资人不再像过去那么盲目的追捧项目,他们担心,在一波热潮过后,仍是尘归尘、土归土。

·····················



张驰从未想过,有些新三板企业能在两个月内股价翻了一倍,成为不可多得的项目。他是新鼎资本董事长,四年来一直投资科技创新企业。

 

2017年初,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泽生科技向新鼎资本、中钰资本和汉富控股融资了6482万元,用于创新药的研发,并在当年5月挂牌新三板。由于医药研发投入大、盈利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泽生科技在新三板的日子并不好过,上板不到一年就被ST。就在苦于寻找新的自救市场时,今年科创板的到来直接为有上市预期的泽生科技打了一针强心剂,其股价在两个月内的时间里从10元涨到了20元。4月23日,泽生科技发公告称,已向上海证监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备案材料。

 

“现在反过头再看那些符合科创板业务范围内的项目,早就不是几个月前的价格了。”张驰说。自从科创板推出后,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再次成为了市场热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63只科创板影子股均实现上涨,其中,有27只股价涨幅已超50%。

 

昊泰资本董事长刘振也感受到了各路资金对科创板的热情,甚至他最近出差时发现,新加坡的投行也在探索科创板业务的可能性,正在寻觅潜在的企业标的。这种情况就如当年投行抢夺创业板项目一样,期待在热的发烫的行业里改变命运。

 

但是,尽管市场和资本升温,在投行摸爬滚多年、特别是操作过新三板业务的投资人还是时刻提醒自己要慎重。“往往这个时候容易犯错误,万一这次又像2015年新三板的情况——投高了还退不出来,那简直太难受了。” 张驰说。



池中捞金



过去一年,金融资产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洗礼。去年,达晨财智总裁肖冰在“年度经济论坛”直言,投行的最高目标是活下去。展恒董事长闫振杰则表示,作为一家从事财富管理多年的机构,公司和各类GP打交道,但过去三四年的时间里却几乎没见到GP的身影。


境况急转直下,科创板的落地让消沉的市场重焕生机。据公开消息,截至4月26日,在已受理的93家科创板企业中,VC/PE渗透率约为85%。其中,有诸多投资机构在熬过了不为人知的岁月后,终于分食了这波资本市场的红利。

 

张驰翻看了自己手里的项目,发现四年来投资的新能源、生物医疗、AI、芯片领域的30多个项目,竟有三分之一有望登陆科创板。

 

小鹏汽车是新鼎资本目前收益最高的项目。2014年小鹏汽车创立,主打一线城市年轻人的互联网电动汽车的研发。2017年10月,小鹏汽车首款车型正式下线,新鼎资本同阿里巴巴、经纬中国等进入到该公司的A+轮,当时估计50亿元。也就是这个时期进入到小鹏汽车,让新鼎资本获得了更好的收益。2018年1月,小鹏汽车成为首家进入乘联会新能源车销量榜的互联网造车企业,今天市值达400亿,不到两年公司账面浮盈了八倍。小鹏汽车是否会登陆科创板?张驰说:“它非常关注科创板。但不会申请第一批,因为它的体量太大。”

 

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亿华通是新鼎资本去年2月进入的项目,投资5000万。2016年,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中国氢能第一股”。2018年8月,亿华通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营收猛增412%,经营收入达3700万。张驰说:“本来亿华通在去年9月已经准备好转战到IPO,但得知自己有望登陆科创板,又临时切换赛道,现在正在准备下半年去科创板的资料。”

 

“如果没有科创板,无论是小鹏汽车还是亿华通,他们利润太少,只能去境外上市。”张驰说,如今一旦上了科创板,估值肯定会比境外上市更高。

 

刘振投资的东龙健康打算不晚于2021年登陆科创板。2012年,刘振非常看好健康产业,就此孵化了东龙健康,以及这个赛道的诸多企业。让刘振惊喜的是,他当年押注的这些企业在科创板的预期下,几个月估值就翻了几番。刘振说:“前期我们认真布局的科创企业,这次收益会比较高,但是如果现在再抢进去投,后面就不好说了。因为现在价格都涨起来,风险太大。”

 

截至4月26日,在已受理的93家科创板企业中,80%都选择了第一套标准上市——公司估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由于科创板将估值作为上市考核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模型不再适用于科创板的投资逻辑,因此科创板正在诱导投资人转变投资策略。

 

联讯证券科创板高级研究员彭海认为,有些科技企业没有一个标准的估值模式,甚至对标的企业也没有。为了真正挖掘企业价值,现在同一个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估值方法都不能一样。“比如,企业初创期,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未来还需要开拓市场,应该用期权定价和市场规模估算相结合的方法来估值。成长期的企业,产品已得到市场认可的,可以采用市销率、企业价值倍数方法估值。对于已经成熟的企业可以回归到普通的PE/PB的估值方法。”

 

在选择项目上,张驰坦言“心态跟之前肯定不一样”。过去他投的这些科创项目没有明确的资本市场退出渠道,只能靠估值提升转让退出、去境外上市,或者熬着企业有了利润再去创业板。所以在科创板提出之前,他们的投资策略以价值投资为主。“要投真正的硬科技企业,投了之后即使企业利润达不到A股标准,估值也会提升。”

 

但在科创板以后,他们的投资逻辑转变成关注企业技术的垄断性和唯一性,包括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模式创新。“那些从国外引进来的技术,或者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都不是投资方向。”在张驰看来,今年科创企业的投资逻辑变得更简单了。



背水一战



中信建投证券投行质控部业务总监赵涛预计,首批科创板企业最快在6月上市。一旦科创板正式开盘,一级市场就有了明确的对标,相应企业估值就会水涨船高。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趁着开板前优质项目估值还没有飙升,要抓紧最后机会多投一些项目。

 

“今年看项目数量,比去年多了3~5倍。”张驰说,这些企业在上市前都希望再进行一次融资或者老股转让、定增,机会比较多。而且他发现,不仅是VC/PE忙着找项目,券商也如此。“过去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纳米科技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券商从来不去,现在都过去抢项目。”传统的VC/PE,更希望抓住这次机遇,快速走出“寒冬”——2018年,A股熊长牛短,传统PE普遍遇到募集和退出难题。

 

但张驰认为,即便大家都在一个“池子”中抢资源,传统的VC/PE未必能抢得过他们,“最起码三个月内是这样”。

 

“很多传统的VC/PE整体决策流程时间长,而且大机构过去都是对标证监会的上市标准投的,看中盈利和估值,对企业的增长性和科技实力并不注重。他们一是面临没有储备的项目,二是还不习惯投科技型企业。”张驰分析,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当传统投行准备好时,第一批受理企业都快上市了。

 

为了抓住这一窗口期,不愿意错过科创板盛宴的VC/PE,正在抓紧时间准备科创板基金。刘振的一只科创板复合基金正在募集中,张驰也正在准备科创板的组合基金和单一基金,包括一些投资机构也开始频繁邀请投资者参加募资路演。有投资者透露,被大力推介科创板上市项目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20%~30%。

 

“整个市场的科创板基金并不多,大部分的基金还在募集阶段。”刘振说,一是科创板推进得太快,二是虽然科创板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大部分科创板基金没有明确的标的,高净值投资人更多的是希望穿透,看清楚到底准备投哪些标的,所以这不便于募集资金。



水大鱼大之后



投资人还有一种心理,由于有新三板基金的前车之鉴——2015年新三板市场高位发行的新三板基金大部分腰斩,这次投资要坚持“不见大鱼不撒网”的态度。

 

“当时太盲目了。”张驰说,资金来得太快,市场热情高,容易判断失误。现在科创板陆续也出现一波这种情况,反而要更谨慎。张驰表示,即便科创板基金准备就绪,标的也多,但投的时候要多做权衡和比较。

 

同时,科创板新规也指出,科创企业在申报前六个月新增的股东要被锁定三年。基于这一规定,投资人在找项目时也会避开六个月内要申报的企业,他们更多的会押注明年上半年去科创板的企业。

 

不只是投资人,曾经在热潮期进入新三板的企业,似乎仍有余悸。2016年,智能影像生产技术公司影谱科技登陆了新三板,市值突破20亿元。但进入新三板后,整体板块的流动性和融资问题令人侧目。2018年1月,影谱科技从新三板退市。据不完全了解,2018年影谱科技在国内影音播放器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已内部讨论公司登陆科创板的事宜。但影谱科技到底是去科创板,还是搭建VIE架构去境外,或者是以VIE架构去科创板,仍是他们纠结的问题。VIE架构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可变利益实体(VIEs)。新浪是第一个使用VIE架构的中国公司。

 

刘振直言,无论是VC/PE还是股民,能否从科创板中获得财务上的收益,仍需要打一个问号。他分析说:“科创板是近年来重大的资本市场创新,企业在科创板挂牌,不仅能享受到高估值,更是一份荣誉,这对于企业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大家肯定都想挣破头皮往里挤。因此,难免一些企业会夸大数据误导投资者。实际上,有些项目在没有科创板的时候,并不值钱。”这样的企业在未来2~3年内,会被科创板这根针一一戳破。

 

“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港股上市潮的尴尬。” 刘振说。2018年,一批移动互联网企业争着抢着赴港上市。热钱涌动的时候,大家都很亢奋,不在乎回报。结果开盘后这批企业倒挂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得不让所有的VC/PE、创业者重新审视自己。

 

可以肯定的是,科创板不是VC/PE的提款机,但一定是试金石。张驰说,过去投资拼的是关系,“好的企业账面上明确写着有5000万、1亿的利润,20倍市盈率,就看谁能投进去。”但是,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的企业上市,有的是先进的技术,甚至是没有对标的企业,更多的是考验投资人的眼光和判断能力。

 

“这就相当于人民币基金开始干美元基金的事情了。”在张驰看来,科创板的到来,也许能赚上一笔,但更多的是VC/PE面对公开市场的一次自我验证。


 文/鱼多多 


▼▼▼

给我好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