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并购崩盘史,你知道吗? | 案例酷

首页 · 2020-08-07








这是「案例酷」为您呈现的第18个视频案例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中。如何积极应对?并购重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卖家来说,这是一个获得救援、延续企业生命的机会。对于买家来说,则是获得优质资产或者“抄底”的良机。


因此,有多方预测,在2020年,我们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并购浪潮。

 

也许,你就是发起并购或被并购的一员,也许,你对并购寄予厚望,甚至跃跃欲试。

 

不过,嘉宾大学还是要为你打上一针清醒剂:劳资伤财、耗心耗力的并购,往往是以失败告终的。

 

接下来,我们先从几个并购大败局讲起。



葛文耀与平安系:上海家化的爱恨情仇


上海家化是中国日化行业的老牌企业,发展历史超过120年。我们熟知的六神、佰草集、美加净、玉泽等品牌,都隶属于上海家化。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多多少少都用过或接触过上海家化的产品。

 


葛文耀曾任上海家化集团总经理、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家化从一个破旧的国企小厂,变身为民族企业代表,并于2001年在上海证劵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日化第一股”

 

2011年,在国企改制的背景下,平安系企业入主上海家化,并成为大股东。

 

在当时,上海家化是个香饽饽。有多家企业,包括复星集团、海航商业等,都想注资。

 

与平安联姻,几乎是葛文耀一手促成的。在他看来,资金雄厚的平安系企业是最好的合作伙伴。而平安系企业也承诺,在入主后,将投资70亿元把上海家化做成高端时尚品牌,并为家化集团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遗憾的是,这桩令人艳羡的“婚姻”,并未持续太久。

 

2012年11月,葛文耀突然在微博上公然炮轰平安,抱怨其“无理”“为所欲为”。

 

2013年5月13日,平安方突然宣布,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并称家化管理层涉及“账外账”“小金库”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葛文耀则通过微博回击,指责平安不守承诺,意图变卖家化资产,进来后“家化集团便名存实亡”。

 

随后,上海市政府介入调停,要求双方保护企业改制成果,停止争斗。

 

2013年9月17日,葛文耀提出因“年龄和健康关系”,申请退休。至此,上海家化正式告别“葛文耀时代”。

 

此后,两位高管曾先后掌管上海家化,但未能延续上海家化的辉煌。上海家化业绩增长缓慢,市值也先后被民企同行,丸美与珀莱雅超越。在新兴品牌和国际大牌的冲击下,曾经的龙头企业,有些力不从心。

 

而葛文耀也时不时在微博上“问候”老东家,表达对平安系及新任管理层的不满。

 

例如,2016年11月26日,在他的接任者宣布辞职后,他曾炮轰对方肆意挥霍,上任三年就挥霍50多亿现金,强烈要求做离任审计。

 

2020年1月16日,在上海家化市值被珀莱雅超越后,他痛惜不已。



葛文耀与平安的纠葛,很难三言两语讲清楚。但核心在于,一个是纯金融企业,一个是纯实业集团。两家企业的基因不一样。纯金融企业对实业的理解,可能不是特别到位。如果处理不好与创始人的关系,并购的风险就非常大。

 

嘉宾大学第一季校友、凯石资本管理合伙人俞铁成在多年前就不看好这段联姻。他曾在微博中说:“资本低估了创江山型企业家的深厚根基和影响力,企业家低估了资本的血腥和冷酷无情;结婚前都给对方展现美好浪漫,过日子撕破面纱暴露各自真实颜面——相爱总是容易相处太难!从收购国企的历史看,复星对被收购国企老总一直厚待,葛总该后悔当初高价吓退复星往事了。”

 

因此,在并购国企时,一定要取得管理层,特别是功勋型企业家的配合。要好好“恋爱”,争取长长久久,而不是把管理层撵走。


并购,不仅仅是买资产、买厂房、买品牌,更多的还是“买”人,要把对方的人留住。接下来的并购案例,和留人也有很大关系。


“皮包公司”也值10.5亿?华谊兄弟的天价收购


华谊兄弟是中国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2009年,华谊兄弟率先登陆创业板,被称为“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此后,市值一路飙涨,一度接近千亿。

 

在华谊兄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并购是重要手段之一。它先先后后收购过不少公司。有的收购合情合理。有的收购,则让人大呼看不懂。

 

例如,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对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估值15亿,以10.5亿元收购其70%股权。

 

此消息发布时,东阳美拉成立还不到三个月,资产总额仅为1.36万元,负债为1.91万元,净资产为-0.55万元,是一个典型的“皮包公司”

 

这家“皮包公司”,为什么会被华谊兄弟估值15亿呢?原来,这家公司的主人是知名导演冯小刚。冯小刚是华谊兄弟旗下导演,曾执导过《手机》《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等大片,为华谊兄弟立下过汗马功劳。

 


而且,东阳美拉对华谊兄弟还做了一个五年期的高额利润承诺:2016年实现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一个亿。2017年至2020年,每个年度的净利润比前一年增长15%。若未能完成该目标,公司将以现金补足差额。这笔并购交易为华谊兄弟创造了逾10亿元的商誉(指购买方支付的,超过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有业绩承诺,看上去靠谱,实则风险极高。东阳美拉最大的“资产”就是冯小刚。但如果冯小刚与东阳美拉解除关系,这个并购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类似的并购,华谊兄弟还做了一些,也为公司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隐患。2016年至2019年,华谊兄弟接连亏损,问题之一就是商誉大幅减值。例如,2018年,华谊兄弟亏损超过10亿元,其中,商誉减值损失达9.73亿元。

 

而业绩下跌也让市值大幅缩水,三四年间,华谊兄弟总市值蒸发400多亿,与当年的辉煌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有钱有资源,很多上市公司喜欢并购,同样,也会陷入到各式各样的陷阱中。其中之一,就是在对标的估值时,只看市盈率和对赌承诺。殊不知,在对赌期满后,往往可能因为创始团队离开等原因,导致标的公司成为一个空壳,从而收益不再。

 

如果说,华谊兄弟的并购,让你觉得不可思议。接下来介绍的并购,可能更让你“大跌眼镜”。


一次亏损165亿,孙宏斌的“英雄救美”

 

2017年1月,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和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一起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融创中国以人民币60.41亿元收购乐视网8.61%的股权,以79.5亿元获得增发后乐视致新33.5%的股权,以10.5亿元收购乐视影业15%的股权。这笔交易耗资超过150亿元。交易完成后,融创中国成为乐视网的第二大股东。

 

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2010年8月12日在中国创业板上市,是中国A股最早上市的视频公司。此后,乐视先后进入电影、电视、手机、汽车等领域,缔造了庞大的乐视生态。

 

2016年,因为步子迈得太大,乐视资金流出现问题,因被曝拖欠供应商欠款,而陷入危局,市值也一路下跌。

 

在别人看来,乐视已病入膏肓。但在孙宏斌眼中,乐视只是暂时遇到了资金困难。业务逻辑没有问题,也能与融创中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于是,雷厉风行的他成为了“白衣骑士”,决定挽救乐视于危难之中。

 

遗憾的是,孙宏斌实在是低估了拯救乐视的难度。150亿并没有止住这家企业的颓势。

 

2017年5月,贾跃亭辞去乐视网所有职务,并前往美国“专心造车”。

 

2017年8月,孙宏斌质押乐视网全部股权。在融创中国业绩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他如何看待乐视时。这个以硬朗出名的汉子竟然潸然泪下——他知道,大势已去。

 

2018年3月,融创中国承认投资乐视失败,损失高达165亿元。


而就在十几天前(7月21日),乐视网被摘牌退市,正式退出了资本市场的舞台。

 

孙宏斌对乐视的拯救,是一种典型的“救援式并购”。这种并购同样陷阱多多。比如,不能轻易跨界。

 

在乐视遭遇危机后,多个业务板块的高管纷纷离去。而融创中国是一个纯正的房地产企业,无法及时派出相应团队去接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乐视体系的资产,像一根雪糕,在阳光下、迅速消解、融化。

 

反之,因为同属一个行业,融创中国对万达旗下文旅项目的收购,就非常成功。

 

陷阱多多,如何避免踩坑?

 

之前的三个案例,都说明了一点:并购不易,小心风险。

 

而学术研究也从不同角度证明,并购的失败率远远大于你的想象。

 

例如,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纳入研究范围的116次兼并活动样本中,61%是失败的,收购方公司无法收回其资金成本或使其用于兼并的资金状况有所改善。

 


股神巴菲特则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这么形容并购:“回顾我时好时坏的投资记录时,我得出的结论是,收购就好比婚姻:当然,一开始婚姻是令人开心的,但随后,现实开始偏离婚前的期望。美妙的是,有些时候,新婚夫妇为双方带来了超出预期的幸福。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幻灭也来得很快。”

 

从选择并购对象到第一次接触,从并购谈判到尽职调查,从并购执行到并购整合……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点像打通关,每个关卡都有难度、都有险阻。稍不注意,就满盘皆输。  无论是我们刚才讲的大企业,还是你我身边的小公司,都可能因为并购而“翻船”。

 

为了让大家多成功、少踩坑,嘉宾大学请到了第一季校友、凯石资本管理合伙人俞铁成来给大家授课。

 

 

为什么要请俞铁成来主讲呢?他是中国资深并购重组专家,曾操盘过数十起大型企业并购重组案例。他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并购研究中心主任,曾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讲授企业并购实务课程。是业界难得的,把并购实务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的专业人士。

 

在这门课中,他将深耕并购重组领域20年,所总结出的并购陷阱,分为六大模块讲给你听。每个陷阱、每个提示,都会让你少走弯路,从而大大提高成功概率。


 通过案例,你将学到 


·如何避免并购战略陷阱?


·如何避免并购对抗陷阱?


·如何避免不同类型企业的并购陷阱?


·如何避免并购操作陷阱?


·如何避免并购尽调陷阱?


·如何避免并购整合陷阱?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观看视频案例


开启上新提醒,新案例即时获得


更多案例推荐


【案例一】BOSS直聘世界杯广告:4R营销操盘法

【案例二】中核钛白:没有输家的破产重整

【案例三】分众传媒:广告巨头的进化史

【案例四】科大讯飞:二十载风云之组织再造

【案例五】映客增长:从占领用户心智开始

【案例六】蚂蚁物流:管理者不得不知的五个面试法则

【案例七】新潮传媒:如何打造销售体系

【案例八】BOSS直聘:人才选用的痛与解药

【案例九】洛可可:管理1000个“孙悟空”的方法

【案例十】ETCP:数百次融资洽谈的经验与教训

【案例十一】申晨:十大公式手把手带你玩转新营销

【案例十二】吴婷:向产业共同体要效益的四条路径

【案例十三】火星文化:短视频吸金大法

【案例十四】姚宁:企业六大财税硬伤及治疗

【案例十五】曹虎:“俘虏”顾客终身价值的4R营销

案例十六】张美吉:识人高手的五项修炼
【案例十七】马成功:管理者育人的六大技巧




© THE END

 你在看吗?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获得标杆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