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航:健康管理,风正来 | 我有嘉宾

首页 · 2018-07-05


640-7.jpeg



导读:
2018年4月16日,西湖大学第一次校董会在杭州召开,葛航当选西湖大学创校荣誉校董会成员。


葛航身后的创业软件,在2018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000-4500万元,同比增长92.77-116.86%。


医疗信息化,葛航已经做了近25年。这一年,有人说“医疗信息化产品线全面深化有望步入高速发展期”;也有人说,跨界医疗的最新业态——社区医疗依然少人问津是因为“看不见商业价值”。


更有人说,机会终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等风,乘风,领风。在葛航眼里,风正劲,战欲酣。



从卖电脑,到社区健康档案



1984年,葛航从浙江大学电机系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用进入社会的最初6年,经历了在国企与合资企业的职场进退。从国企辞职时,他的收入已十分可观;从合资企业辞职时,他已身居管理层了。两场辞职的原因相同:理想不自由,已经看到退休的样子了。


27岁,他开始创业。第一个创业项目是,卖电脑。


很多年后,当他成为「嘉宾派」的帮主之一时,对「嘉宾派」“走进实战”的特征感受最深:“这个我认为是‘后EMBA’的访学形式,真正带领大家走近名企、注重实践,交流充满干货和真话,突破着我们的跨行业思维。”


“跨行业思维”,这是标准的葛航式谋略关键词。


90年代初期,计算机刚刚在中国市场面世,品牌电脑动辄数万元,而台湾的组装电脑只要一万元甚至更低。葛航通过卖组装电脑赚了一笔,并可将这种稳赚又不忙的日子继续上好几年。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


机会来了。一次,他听说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要做一个收费系统——把12个窗口连起来,在1个窗口进行收费统计。这个系统需要价值20万元的硬件,葛航拉着同学扎进这个项目。


很快他发现,不做好收费软件,硬件压根是卖不出去的。他请来工程师做了套软件,结果软、硬件都被医院顺利采纳,项目的成功甚至引发很多医院仿效推广,葛航乘“顺”追击,一口气做了十几家医院后,决定开始专业做软件。


1998年1月1日,创业软件成立。主要业务是为全市医院做医保接口——当时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建设医保系统的省会城市。


做稳杭州后,想把公司从区域性发展为全国性,葛航知道是有难度的。这时,杭州要把各个医院的数据统一连接,从而使得病患报销时会有清晰的清单。葛航接手了这个数据后台项目,让杭州成为了“试点”。项目成功后,葛航拿着这份漂亮的案例在全国推广,创业软件也由此正式走向全国。


2006年,上海闵行区相关领导找到葛航,想为闵行区做“个人健康档案”。这与葛航想做未来的“健康管理”方向不谋而合,将公司研发团队全部30多人都派驻到该项目中,在闵行干了整整两年。


“这个产品的成功是特别困难的,前后换了四个卫生院合作,到第四个卫生院才做成功。因为这个管理模式是从来没有过的,其间需要医生的规范、院长的支持与配合,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们慢慢摸索后成功的。”


项目执行阶段,葛航便筹划着模板复制。“这个项目与政府合作,政府是没有钱的,做政府项目很多公司都不愿去做,只有我们去做,就是想着要把这个项目日后复制。”


2007年,闵行区的医疗信息化初步完成,入库了50万居民电子个人健康档案;2017年,个人档案数量扩大至200万份。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闵行模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成为当时国家的双重示范基地。


“社区健康档案业务当时是没人做的,上海闵行是第一次把政府的公共卫生数据和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汇合在一起,存放在每个人的健康档案里。”上海市领导和专家纷纷来视察与参观,“每个人看了都说,真好。”那种事业将起的兴奋感与成就感,葛航记忆犹新。他的眼中,宏图已起,夙愿成型。


2009年开始,全国有3000多批次的政府考察团到闵行参观、学习,以县级城市为单位来计算,创业软件由此将项目推广到了250个单位地区;作为案例样板的闵行也在继续“生长”,区域人口健康档案从最初完成时的60万,增长到如今的200万。


2013年10月,有关部门确定的“医疗产业大数据”专门列出健康档案数据、居民健康卡与电子病历三项,便是闵行模式被推广出来的一种体现。


这个案例带给葛航的,是在行业与产业中逐渐显露的前瞻视野及角色。


“这是有一定积累的。2000年互联网起来后,我也想在医疗行业嫁接互联网。当时我还在浙大网新做高管,考察了日本、美国、欧洲、新加坡,感觉到‘健康管理’最后一定是落在社区和家庭,这是最后真正能成功的模式。因为,看病,大家还是要面对面去进行的,只有计算机能够提高这个过程的效率。”


于是,葛航曾说的那句“我的竞争对手都在做大做强、等着上市的时候,创业软件在努力做社区”成为其医疗信息首创模式成功后,葛航工作时间线上的主要内容。


从1993年到2006年,他用13年时间把全国发达地区的大医院“几乎做了个遍”,中小医院的业务直到现在也依然在持续铺开与进行中。创业软件还参与了有关部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及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的研发、编制。


“在2009年3月我国总理向世界宣布:中国3年内要将健康档案全部做完。奥巴马上台后宣布美国要对穷人做健康保险,而当时我国的宣布比美国要早一个月。所以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健康档案水平一定不亚于全球其它国家水平。”


“闵行样本”之后的12年来,葛航一直坚持为各地政府做医疗信息化,希望以己之力,让中国的健康档案水平有所攀升。


“未来中国的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还是有基础的。我们健康档案的格式很先进,卫生部信息中心引导我们学习了很多欧洲国家的私人医生管理系统。相关领导带领我们团队在此基础上加了很多中国特色的管理内容,最后做出来今天大家看到的健康档案。”


目前,创业软件在全国医疗信息化的市场份额居首。葛航认为“区域健康档案”事业依然还有更多发力空间:“因为,它代表未来。”



他在画一个“圆”


这个“未来”,是否已来?手握这样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葛航知道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


早在2016年,他便参与发起设立长寿健康保险,为他的医疗信息化事业做着“一脉相承的连接”:“健康管理做到最后,一定是要通过保险来驱动的。人的懒惰是天性,人要为健康管理来做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全世界都一样,所以最后一定是形成良性循环。”


在葛航眼里,这种“良性循环”是:老百姓买保险,保险公司委托医生来管理百姓健康,最后多方得利——保险公司赚微利,百姓得健康,医生拥有有尊严的收入。让葛航感到兴奋的还有,今年4月的博鳌论坛强调了要加快保险的发展、落地,同时开放保险市场。


“这样能把过去几十年里,这条生物链中很多或许不那么和谐的问题改变一点。”他说。


“生物链”中需要“改变”的问题很多。


据统计,全国总诊疗人次连续数年高幅增长,2016年,达79.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4亿人次,同比增长3.1%近五年来,中国卫生费用总支出也一直保持近 20%的增速。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慢性病加剧,未来总诊疗人次及卫生费用总支出这两个指标仍将保持在高位。


与医疗服务需求井喷相比,我国的医疗服务供应却呈现出失衡。首先,我国医疗服务总量不足。201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例始终维持在6.2%,远低于美国的17.1%以及日本的10.2%;其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11个省有998家三级医院,而中西部21个省份只有1125家三级医院,数量占比仅1.28%的公立医院承担了超过30%的诊疗服务,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高达99.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为55.9%。


资源配置失衡、“分级诊疗”体系待完善、医生自由执业未落地等等,是中国医疗服务过程中的痛点。为社区做了十几年医疗信息的葛航意识到,联动医生与社区居民是未来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核心。


“2013年我国提出三个核心政策的转变:第一,社会办医,医保可以报销;第二,医生可以多点执业;第三,保险开放。这三个条件具备了,健康事业才能健康发展。”同年10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大数据应用的相关意见,表示关于区域卫生的三个核心数据是国家鼓励积极应用的,分别是: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居民健康卡。


前身为浙江省最大健康管理公司的亿家健康成立于2004年,之前的业务以专注于家庭健康服务为主。2013年,在投资人葛航的带领下开始转型,确立了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入的战略转型方向。


风,欲来。因此,哪怕同类产品竞争已然激烈,葛航依然斗志昂扬。


亿家健康的总部在深圳,经济前沿的特区环境是葛航刻意的选择,北上广、湖北、成都也是他目前事业的核心地区,出差是常态,一半时间是在全国各地,最多一天去了五个城市。


相较于专注做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创业软件,亿家健康专注于家庭健康服务,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及移动技术连接医生和居民,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设有多家分公司。平台目前已聚集了全国约30万名家庭医生,五年内计划发展到50万名家庭医生。目前,试点已从上海闵行,增加到南京浦口区、浙江杭州市、广东中山市、北京朝阳区、武汉黄陂区等多地市区。


葛航明白,通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做家庭健康管理,这需要看病者自己的理念转变。“之前看病,都是患者找医生,大病小病都去三甲医院,医患配比极其不均衡,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对于患者来说,交通、社保成本都增加很多。国家领导人提出的‘预防为主’才是正道,‘不生病,生小病’是我们所追求的。”


葛航在亿家健康提出“百岁工程”:用中医养生的方法让人活到100岁——在这之后,充分利用个人健康档案,对每个人进行专业化的辅导和帮助,让社区医生成为家庭医生和私人医生。


亿家健康的平台以城市为单位,把城市医疗资源、个人健康档案全部打通,连接社区医生和医院医生,整个城市的老百姓可以在同一款app中一次性找到所有医疗服务的需求。第三方社会服务可以由此介入,养生、美容、保健、营养品、运动、旅游休闲、禅修、老年大学等,葛航称之为“千厂万店”。


葛航希望自己的众多事业布点,终将成为一个线条完美的圆。这个圆是他预见式的健康管理领域闭环,也是自身事业体系的自循环。



破局仍需各方共力共识


站在行业前端,葛航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便是:面对医患资源不均衡的当下,互联网医疗如何破局,或者,推动其前进哪怕一点点?


“在医疗服务上,互联网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方便了老百姓,又节约了政府公共资源的成本,同时让医生有更多的收入。在大数据应用上,医生看病拼的是经验值,那么人工智能就会在互联网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在美国,谷歌、IBM、沃森等都在做人工智能看病,特别是对医学影像类疾病和特殊常见病都可以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份的数据来训练,然后人工智能帮助医生做诊断,这样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医疗资源的不足,专家则专门处理疑难杂症。”


手握千万级的用户健康数据,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葛航表示,数据是按不同种类来多样管理的。区域数据由政府管理,当脱敏化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时是不牵扯任何用户隐私的,手足口病发生率、流感来袭的可能性、某类病人比例统计、某种病的地域性发病分析等数据会为政府与相关企业管理和使用。


“涉及隐私的数据是需要用户授权的。区块链技术也可以使数据管理更安全,老百姓也有权自己决定个人数据给哪位医生查看。”


杭州市曾发布医疗数据保护和建设的相关文件,提到“数据属于纳税人个人”,并鼓励社会企业规范地使用数据,让数据发挥其作用。“这个行业思路越来越清晰了,国家对此是看得十分清楚的,第一国家希望国民可以‘少生病,生小病,甚至不生病’,第二控制社保的费用,让其去发挥更大的价值。亿家健康是深度响应相关政策的,也是赚一份良心钱,作为一个企业,你更重要的也是要回馈社会。”


还有两件事让葛航看到行业未来的更多可能性。2018年,我国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便是“预防为主、健康管理”。“国家提出的‘医联体’同样重要,专家会在家庭医生的后端加持疑难杂症的解决。社区医生、家庭医生管健康,专家治病和会诊,这就能形成真正的医联体。”葛航说。


同类产品“平安好医生”2018年5月4日在香港上市,对健康管理业来说,是一个莫大鼓舞,虽然企业过去三年还是亏损的。这也让葛航在内的整个健康管理业内人感到,他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社会保险70%都花在了重疾症、老年慢病的最后期限上,在健康预防和日常保健上的比例是不够的,比较合理的模式是把80%以上的钱花在控制慢病、促进健康养生上,遇到问题再精准医疗。”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健康中国”概念。葛航试图从两个维度探索“健康中国”的组成形式:“第一,‘健康中国’是由健康城市、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组成的,这需要同行的共知来建立全国体系;第二,2016年国家提出:5年时间把大健康产业发展成8万亿元的目标,到2030年是16万亿元的目标,以城市为单位的区域平台是真正能联通大健康产业生态的。”


今年,创业软件20岁,对健康管理生态链的搭建还将继续。这是葛航守了20年的梦想和坚持。葛航说,健康城市是“健康中国”的实现,生态链的建成是“健康中国”的未来。而这,需要行业的共力,需要社会的共识,需要政府政策的进一步到位。


健康产业的春风在越来越近,葛航的坚持也越来越盛。




相关推荐